华雯主演的沪剧现代戏《挑山女人》,近日荣获中国戏曲学会奖。这是中国戏曲学会成立27年来颁发的第30个奖项,并认为该剧接地气、扬正气、长志气,弘扬了善良、勤劳、坚韧、无私的优良品质和传统美德,体现了社会担当,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戏曲现代戏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经验。
上海市宝山沪剧团虽然已有60多年的历史,目前也是上海三个专业沪剧团之一,且改名为沪剧艺术传承中心,但编制却不满20人,也没有乐队,惨淡经营,让人颇有“想当初”的感慨。但华雯与她的同伴们却坚守着这一阵地,先后创排了《东方女性》《罪女泪》《缉毒女警官》《东方彩虹》《红叶颂》《红梅颂》等现代戏,华雯本人也获得了中国戏剧梅花奖和上海市白玉兰戏剧表演奖。这次《挑山女人》取得巨大成功,从上海周边演到了国家大剧院,不久又要赴香港演出。于是有人感叹道,华雯也是挑山女人,她挑出了宝山沪剧的一片天。
《挑山女人》是由真人真事创作而成的。2011年,华雯看到报上刊登着安徽齐云山休宁县唯一的女挑夫汪美红的事迹:婚后5年丈夫去世,留下婆婆和先天失明的长子以及更幼小的双胞胎。为子女上学,她选择做齐云山挑夫,在17年的艰苦岁月里,艰难攀爬近20万公里陡峭山路,往返6000多个来回,磨破140多双解放鞋,挑断了70多根扁担,放弃了重组家庭。最终不仅养大了3个孩子,还把一双儿女“挑”进了全国重点大学。
当时小悦悦被碾、医院弃婴等事件正闹得沸沸扬扬,全社会面临道德滑坡的危机。能否让汪美红再一次唤醒人们对传统美德的崇尚和追求?在宝山文广局领导的支持下,沪剧团决定排演这部戏,华雯带着她的团队到齐云山体验生活。
“我在网上看到过汪美红的照片,一个历尽沧桑的女人,我觉得她应是柔弱的、压抑的。但见到她本人,完全推翻了我之前的想象。她壮实、健康,很阳光,只是由于长年挑担,她的肩像男人一样宽,没有腰身,腿也很粗,让人很心酸。”
第一次来到汪美红的家,华雯吓了一跳。棉被上没有被套,一家人就睡棉絮;衣服没有一件是完整的;锅里所谓的粥全是糨糊;破旧的电视机是丈夫生前唯一留给她的电器,虽然已经放不出人影,但她一直舍不得扔掉……
华雯与汪美红成了朋友,她们一起去挑山,一起聊天谈心,汪美红甚至把她的日记也给华雯看了。“他走了,我很难过,今天不挑了。”日记上短短的几句话,让华雯知道了汪美红感情上的秘密,于是剧作家李莉借此发挥,在剧中增加了成子强这一角色。既尊重生活原型,又不拘泥真人真事,尤其着力挖掘故事的精神价值和情感力量,通过剧中王美英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生动地演绎了生命的意义是担当这一主题。
从汪美红到剧中的王美英,用什么表现形式去树立她,让华雯常常坐卧不安、夜不成寐,她两次到齐云山去体验生活。“汪美红的遭遇非常凄惨,但如不小心我们戏里的王美英就会变成一个倒霉蛋可怜虫;汪美红的性格非常坚毅,可弄不好戏里的王美英就会唱高调不可信。”华雯动足了脑筋,她和剧组要追求一种悲而不惨、凄而不苦、苦而向上的情感境界。“我们的戏要挖掘的就是她如何从悲惨中站起来,如何去包容和体谅曾经伤害她的人,如何坦然地面对不如意甚至是不幸,如何从凄苦中体会温暖和甜美,哪怕只有一点点、一丝丝。”华雯说,“挑山女人的身上有一种可贵的精神担当,追溯到根上去,其实是回到了我们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不论你是高官、老板,还是普通百姓,都是母亲含辛茹苦养大的。母爱是该剧最打动人的因素,也体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对传统美德本能的向往和坚持。”
为了演好王美英这个角色,从小在城市长大,从未碰过扁担的华雯,在舞台上练起了挑功,虽然扁担的分量无法与汪美红比,但华雯肩膀也磨破了几层皮。演到除夕夜挑煤气罐上山时,道具先是做了两个泡沫煤气罐,但挑起来太轻飘失真,后来又重新做了两个分量重的煤气罐。华雯挑着它,顶风冒雪艰难地一步步往山上走,真实地塑造了一个坚韧伟大的母亲形象。华雯还有一条好嗓子,她运用自己的嗓音特色与其师杨飞飞的独特韵味相结合,明亮、婉转、醇厚兼而有之,尤其是最后的大段[赋子板],唱得如泣如诉,荡气回肠,赢得满堂彩。正是这种接地气的质朴深深打动了观众,《挑山女人》在宝山党校连演30场后,被如同浪潮一般的口碑好评推向了市中心的逸夫舞台,今年年初又在逸夫舞台连演四场,并多次赴江苏、浙江等地演出。《挑山女人》两年来已演出近180场,观众达20万人次,并入选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和第十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荣获文化部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第五届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和“优秀表演奖”等七个奖项,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入选“三节”的优秀剧目。
沪剧是上海土生土长的地方戏曲,常以平民视角反映社会新闻、都市恋情、时代变迁。虽然一个时期以来,沪剧以演民国题材的时装旗袍戏见长,但华雯所在的宝山沪剧团却坚持创排反映当下生活的现代戏。虽然历经坎坷,但华雯却一直坚守着,当了多年团长,现在又当了传承中心的主任。团里有年轻演员转行去做生意,华雯没有阻拦。他们又想回来,华雯热烈欢迎。更令人钦佩的是,自20世纪80年代起,宝山沪剧团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固定而有效的主创团队,包括像著名编剧李莉、张东平,导演孙虹江,作曲汝金山及舞美、灯光设计等,不仅培养出团队默契,更形成了独特、统一的艺术风格,不断推出好戏,赢得从区里到市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因而不少人感叹道:“华雯也是一位挑山女人!”
华雯说:“与其说我们的戏感动了观众,不如说观众的反应震撼了我们。我们明白了什么叫艺术要从生活中提炼,明白了老百姓当中才真正隐藏着艺术生命力。这条路我们要一直走下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