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的朱俭曾与上海沪剧院的7个花旦合作,从已退休的,到60后、70后、80后的沪剧院花旦中的佼佼者,再到刚刚进剧团不久的90后花旦,几乎这些年上海沪剧院的戏有一大半的男一号都是朱俭。这对于朱俭来讲自然是一件幸运的事,而对于沪剧和沪剧院而言,却略显得有些“尴尬”,这几乎是体现沪剧“小生荒”的一个最好的实例。上海沪剧院如此,整个沪剧界几乎也如此。
虽然沪剧是一个以花旦为主的剧种,但沪剧史上出色的男演员并不少。从流派创始人邵滨孙、王盘声等,到上世纪60年代出道的汪华忠、徐伯涛、陆敬业等,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徐俊、孙徐春等。然而到了这些年,各个沪剧院不仅是花旦当家,而且大都是花旦“一枝独大”,有影响力、号召力的沪剧男演员数不出几个,阴盛阳衰已经到了一个应该让业界警惕的程度了。
因为缺小生所以偏重花旦,因为偏重花旦所以更缺小生,这几乎成了沪剧的一个“怪圈”。想要破解,恐怕还是需要剧团的“当家人”痛下决心。在如今小生“弱势”的情况下,如何为他们度身定制一些作品,让他们有更多机会站在舞台“中间”,得到更多历练,是“当家人”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如果“顺其自然”,沪剧小生行当的“弱势”恐怕难以改变,“小生荒”也恐怕依然无解。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