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戏曲界有很多“浪子回头”的故事。上世纪80年代活跃在沪剧舞台的王派小生、如今民营文慧沪剧团的艺术总监杨音就是这些故事中的一个。
科班出身的杨音毕业于徐汇沪剧团学馆。上世纪80年代,不少区级沪剧团面临困境相继解散。徐汇沪剧团解散后,与杨音同学的张小玲、许海俐等转入滑稽界,而杨音则辗转在还勉力支撑着的其他几个区级沪剧团。一次偶然的机会,杨音参加了赵化南编写的沪剧《深秋的泪痕》的演出,而他也因这部作品的影响力“一炮而红”。宝山沪剧团为了《深秋的泪痕》将杨音一并吸纳到剧团,几番“转战”的杨音终于算有了个落脚点。但在排完《茶花女》后,杨音还是离开了。
说起当初离开的理由,杨音坦言是对舞台失望了,觉得唱戏没出息:“那时候,唱戏的收入很有限,文化环境也不像现在,看着身边人人都去下海经商,真是没有心情再唱戏了。”决定离开舞台后,无论是“子承父业”学做生意,还是出国深造,杨音都没有什么收获。2008年,杨音与好友孙徐春商量着做了一个民营沪剧团,但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也没有好的剧本和演员,这个民营剧团艰难维持了一年多已是“摇摇欲坠”。此时,怀着一腔沪剧梦的女企业家王慧莉找到了杨音并收购了剧团。2010年,文慧沪剧团正式成立,杨音也自然而然地走进了文慧沪剧团的大门。
让“漂泊”了二十多年的杨音安下心留在“文慧”首先是家的感觉。杨音说:“我们剧团30几号人相处得都很融洽,"家规森严"但气氛却很温馨,大家每天在一起排戏演出,共同生活,真的很有家的感觉。”除此之外,文慧沪剧团也为杨音提供了施展自己的舞台。在文慧沪剧团的短短几年间,杨音主演了多部大戏。为培养年轻演员建立梯队,杨音主动“让贤”甘为新秀配戏做绿叶。也正是因为甘当绿叶,去年杨音获得了“白玉兰”配角奖。杨音说:“演员的期盼其实很简单,就两条:尽可能多演戏、演戏的收入能养活自己。”
下周首次举办个人音乐会的杨音坦言心情紧张:“从演唱会筹备到现在,我天天晚上要靠吃药才能睡觉,心理压力真的很大,生怕让观众失望。”
3月4日,杨音将在逸夫舞台连办三场“杨音在文慧纪实演唱会”,将通过“崭露头角”、“承师传声”、“游子回家”、“反哺之心”、“玉兰花开”5个乐章,唱出“游子归家”的心路历程。演唱会还请来了台北市立国乐团首席指挥、著名作曲家瞿春泉担任乐队指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