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勤苑沪剧团创排的国内首部描绘家庭医生形象的沪剧《51把钥匙》,昨晚在大宁剧院首演。经过近两年的打磨,聚焦于破解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以及上海率先开展家庭医生制度改革试点的大背景,《51把钥匙》开启的是医患信任的心锁,展示的是家庭医生制度的先进理念和模式。
直面现实敢接地气
“这是一部‘定向戏’,但也是一部宣传医患关系正能量的戏,更是一部诠释普通百姓中国梦的好戏。”勤苑沪剧团团长王勤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获知,他们有意请上海的文艺团体创作一出反映家庭医生制度的戏。此时,有同行提醒她说,这样的戏会不会只是图解政策,很难在故事结构和戏剧冲突上满足观众看戏的口味。王勤说,作为一家民营剧团,传承传统剧目是必须的,但更应该不断创作出触及社会热点、能在观众中产生时代共鸣的新剧目。“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感觉这肯定是一部很接地气的戏,演的是上海普通百姓生活中的急事、难事和愁事,又是讲述上海医生高尚医德的故事,所以立即将这个戏揽了过来。”
在创排之前,王勤和编剧、导演、演员等多次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情况、搜集素材,在了解了这些家庭医生的工作与生活后,主创人员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产生了难以抑制的创作欲望和激情。在前期的两场试演后,观众普遍反映这部戏直面现实、敢接地气。该剧编剧之一、青年剧作家钱珏深有体会地说,不到生活中去,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戏曲现代戏不可能真正接上地气,也难以产生具有很强感染力和生命力的优秀作品。
正能量戏好看好听
《51把钥匙》中的主人公严华,是以首届“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感动上海十大人物”、闸北区彭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严正为原型。步入不惑之年的严正,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的全科团队队长、家床组组长。他的手中有一串沉甸甸的钥匙。他的第一把钥匙是万荣小区陈阿姨给的,她因突发脑梗而偏瘫。日复一日,严正始终准时上门。有一天,陈阿姨突然将一把钥匙塞到严正手里:“小严啊,这是我家的钥匙,你什么时候都可以来啊。”严正刚要推辞,老人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拿着吧,在我心里,你早就是我的儿子了!”渐渐的,1把钥匙、2把钥匙、10把钥匙,直到51把钥匙,也就是说,社区里共有51位老人,将自家的房门钥匙交到了这位他们最信任的家庭医生手中。
同样,在《51把钥匙》剧中,主人公严华也是一位家庭医生,她医德高尚,用一片爱心和倾情付出,与社区内的病人建立了融洽的医患关系,病人们怀着对她的信任,纷纷把家中的钥匙交给了她。
“即便是正能量的戏,我们也力求创作出精品,而且要好看、好听。”作为国家一级演员,王勤担纲出演女主角严华。她说,按最初的设想,这个戏从剧本创作到排演成型,是可以有一个较充裕时间的。但没想到,今年春节刚过,勤苑沪剧团接到了参加全市民营剧团优秀剧目展演的通知,而且,主办方在听了勤苑的剧目构思后,当即决定这出反映家庭医生的新戏一定要参加最后的“总决赛”,时间就定在5月19日。结果,戏一试演就得到领导、专家与观众的一致好评。
家庭医生造福百姓
为赶排《51把钥匙》这部众人期待的好戏,王勤和她的勤苑沪剧团处处感受到了温暖。“不仅编剧夜以继日,就是作曲也是争分夺秒,谱好一段曲就第一时间送到排演厅,演员们立即开始试唱,这样的工作节奏是我们以前从未遇到过的。”王勤说,不仅市卫计委鼎力支持,安排主创人员下生活、帮助协调排演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而且还多次组织家庭医生代表、专家、媒体开研讨会并提出修改意见。当排演遇到场地周转困难时,王勤一个电话打给了长宁沪剧团,团长陈甦萍当即回答:“没问题,就到我们团来排戏吧。”
一部讲述家庭医生的新戏,获得了来自社会各方的支持,这在沪剧界是难得的。新民晚报社、市医药卫生发展基金会、市医务工会、上海东方宣教中心、市医学伦理学会、市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市社区卫生协会等,都成了该戏的支持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卫生计生委、闸北区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创作中心也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这些支持单位可不仅是挂个名或露露脸,而是从创作到演出都给出了许多帮助和指导。本报记者施捷常年奋战在卫生新闻条线上,熟知医改之难,深知家庭医生甘苦,剧本刚打出清样,她就逐字逐句审读,并提出不少修改意见。
市卫计委新闻宣传处处长王彤说:“家庭医生制度是先进的医疗制度,是造福老百姓的制度,目前上海2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已开展家庭医生制度试点,全市共有810万市民与家庭医生签约。通过沪剧《51把钥匙》的创排和推广,希望更多的老百姓知晓家庭医生、放心家庭医生。”
剧中,主人公严华(右)用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社区病人的信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