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派是现在沪剧流派中传承人最多、流传最广的一个流派,甚至有“十生九王”之说,即十个沪剧小生中有九个是唱王派的。作为这个流派的创始人,年过九旬的王盘声在舞台上塑造过无数观众喜欢的形象,他的“志超读信”“刘智远敲更”等著名唱段,但凡对沪剧有所了解的人几乎都能哼上几句。问王盘声,演了这么多戏自己最喜欢哪一个,老人家笑了:“这倒蛮难说的。”今年的上海白玉兰奖将把特殊贡献奖颁给王盘声,对此他在高兴的同时表示,自己得这个奖是因为大家对沪剧的重视,“我没有什么能力,只是为沪剧的发展做了一点事。”
生活 只有沪剧
每天早上吃过早饭,王盘声总是要听听沪剧,他家收音机、录音机、CD机里放的都是沪剧。不仅听,王盘声还习惯随身带着个小本子,随时把自己听过后的心得记下来。
王盘声是个出了名的老好人,随便碰到什么事他都是一笑了之,唯一能让他较真的只有沪剧。王盘声说自己喜爱沪剧,“终生为了沪剧”。他的女儿也说,父亲的生活中只有沪剧,所有家务事他一样都不会,对别的也没什么要求。据他的弟子杨音说,老师连去店里买东西也不会。而当记者向老人家求证是不是真的没去店里买过东西时,王盘声一本正经地表示:“我不管钞票。”
较真 只为沪剧
在老同事、学生、家人的眼里,王盘声是一个老好人。杨音说:“老师实际上一生没有一个冤家,你待他不好,他也一笑而过,他一直是个心态很好的人,他没有对任何一个人"五斤狠六斤",一生也没有和人家吵过架。”王盘声的女儿说:“他不光火的,他光火就是不理你们。”但这样一个老好人,一旦涉及沪剧就会变得较真起来。有一种意见认为,王派的唱腔在板式上有问题。王盘声听在耳中记在心里,在他的《王盘声沪剧唱腔艺术》一书中,他特意撰文详细分析了王派唱腔的特点,从字眼、运腔、发声等方面回应了种种异议。这也体现了王盘声的风格:不会当面与人争论,但有关艺术的事,他也不会退让,一定要把道理讲清楚。
现在沪剧舞台上的小生,无论哪个院团的,但凡较有流派特色的绝大部分都与王派有些渊缘。其中有像张杏声、陆敬业这样在唱腔上受到王派艺术很大影响的,也有徐伯涛、孙徐春、杨音等王派入室弟子,而上海沪剧院如今的当家小生朱俭作为孙徐春的学生则是王派的再传弟子。王盘声对于学生们的要求说来简单做来却难:“我只要他们好好地为这个事业来出力,别样事情不要去管。”也正因为如此,当年杨音离开沪剧界,王盘声赶到苏州去做他的思想工作。杨音重返沪剧舞台,王盘声则感到欣慰。前些天杨音在逸夫舞台举办个人专场,腿脚不便的王盘声特意去剧场看演出。不过王盘声依然有遗憾:“孙徐春最近不唱,在做什么呢,我也不懂。”
期待 专注沪剧
说到沪剧的现状,王盘声说,沪剧现在还处在低谷,“主要是基础没有打好。沪剧现在还不景气,现在要考虑沪剧怎么走出低谷,其实观众是喜欢沪剧的。”王盘声的女儿在一旁解释说,父亲一直觉得现在的青年演员基础不扎实,演不好传统戏。他认为沪剧现在的状况主要还是因为没有好的演员,“叫得出立得直的”没几个。说到现在的青年演员,一直语气平和的王盘声稍稍加重了点语气说:“我不懂,现在青年演员平时空下来做点什么事情?”当记者问王盘声是不是指青年演员平时的功夫没有花在沪剧上时,老人家一连答了几个“对”。
王盘声近影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