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沪剧界出了一个民营的文慧沪剧团,年演出量达到150场,大大超过了许多国有院团。其当家小生杨音就在这个好机制里崛起了,日前他在逸夫舞台举行演唱会,连续客满三场,票款收入达到40万元人民币,创造了戏曲演艺市场的佳绩。
杨音是科班出身。“文革”结束后,原长江和群艺两个沪剧团合组为徐汇沪剧团,杨音于1980年代之初考入该团学馆。该团解散后,张小玲、许海俐等转投滑稽剧团,杨音则在宝山、长宁、川沙等区县剧团游弋。他在宝山沪剧团主演《深秋的泪痕》时,被前辈艺术家王盘声看中,于是成为王派弟子。
王盘声和杨音,末字连读正好为“声音”,似乎注定了二者的艺术缘分。谁知好景不长,杨音未能在舞台上传颂王派的声音。戏曲整体滑坡,从业者看不到前途,杨音也跟风“越狱”,脱离剧团去帮助父亲经营纸业,为此后来又去了夏威夷。然而他不是经商的料,如是十年,铩羽而归。
2000年代杨音从商海“上岸”后,面临重新择业,可是国有剧团人满为患。有一次他在某沪剧沙龙唱“卡拉OK”,被徐汇区一位文化干部听到,鼓励他出来搞民营剧团。于是杨音同另一位王派弟子孙徐春合股,注册了私营的徐汇沪剧团。几年里他们除了演老戏外,还先后创排了《明日杜鹃红》和《今夜星光灿烂》两出新戏。不过由于政策不配套,民营剧团不可能同国有剧团在一个平台上竞争,因此徐汇沪剧团步履维艰。直到2009年,热爱沪剧的企业家王慧俐向他伸出了援手。王慧俐,是原努力沪剧团主要演员顾奇珍的女儿。她经营餐饮业成功之后转而“玩”沪剧,购买了徐汇沪剧团,将它改名为文慧沪剧团,自任团长,聘杨音为艺术总监。
企业家治团有所不同。钱是从自己腰包里掏出来的,就要从市场上赚回来,因此剧目要适销对路,尤其要不怕鞍马劳顿,多多下乡巡回演出。剧团实行合同制、聘用制,多劳多得。该团还有一个特色性的管理措施:演职员把收入的2%上缴作为公益基金,任何人及其家属一旦有特殊困难,便可动用这笔钱。文慧沪剧团吸引志士仁人闻风来投,实现良性循环。
几年来,作为“当家小生”的杨音,仆仆风尘于松江、奉贤、川沙、南汇……在上海本地人聚居的剧场里,他先后出演了《幽兰夫人》《花女泪》《深秋的泪痕》《黎明前的歌声》《断线风筝》《叛逆的女性》《倾城之泪》《庵堂相会》《今生今世》等九台大戏。杨音扮相英俊,嗓音很糯,适应各种角色,“王派迷”为了看他的戏,甚至大清老早到乡镇剧场门口排队抢位子。舞台实践的积累使他不仅获得越来越多的粉丝,而且技艺提高得很快。去年杨音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这在目前沪上民营剧团中是罕见的。不久前央视还播映了杨音参与主演的《今生今世》。沪剧王派的“声音”,终于仰仗民间机制而发扬光大。在政策鼓励下,如今已有大企业向文慧沪剧团伸出橄榄枝,一个新的民营文化产业正在襁褓之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