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曲界,有不少演员一度迫于生存压力出走成了游子,沪剧王派小生杨音就是其中一位。数年前,历经20年商海沉浮的杨音重拾对沪剧的热爱,在文慧沪剧团迎来表演第二春。3月4日至6日,杨音将登上逸夫舞台,献演“《情缘深处是我家》——杨音在文慧纪实演唱会”。
据介绍,演唱会将通过 《崭露头角》、《承师传声》、《游子回家》、《反哺之心》、《玉兰花开》五个乐章,唱出“游子归家”的心路历程。据悉,这台音乐会投资约80万元,采取30多人的交响配乐,以10多段经典唱段全面展现杨音的艺术特色。台北市立国乐团首席指挥、著名作曲家瞿春泉来沪担任乐队指挥。首次举办个人音乐会,杨音坦言心情紧张:“筹备到现在,我天天晚上要靠吃药才能睡觉。前几天,半夜3点多都没睡着,干脆爬起来练唱,把家人都吓着了。”
飘荡多年后,事业出现新契机
上世纪80年代,不少区级沪剧团面临困难或相继解散。杨音先后辗转徐汇、长宁、宝山、川沙等沪剧团当过演员,虽然也有《深秋的泪痕》这样深得人心的作品,但终究还是离开了舞台。
回想当初,杨音坦言:“那时候,唱戏的收入很有限,看着身边人人都去下海经商,真是没有心情再唱了。”之后,他尝试过许多行业,1994年出国深造,东飘西荡又是6年。
2000年,杨音回到国内,继续着漫无目的的“游荡”。2008年,阔别舞台20年的杨音找到好友、沪剧演员孙徐春,在徐汇区搞起民营剧团。但是,没资金、没剧本,这个民营剧团维持一年后濒临解散。就在此时,怀着一腔沪剧梦的王慧莉出资收购了剧团,并于2012年成立文慧沪剧团,也给杨音的事业带来了新的契机。
杨音在进入文慧沪剧团的4年中,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剧团每半年排一部新戏、演出将近百场,杨音接连在沪剧 《幽兰夫人》、《花女泪》、《深秋的泪痕》等九台大戏中挑梁出演男一号。此外,他也甘愿让贤,为年轻演员做绿叶,并担任剧团重要的艺术总监一职。
尽可能多演戏,收入能养活自己
要留住游子漂泊的心,除了事业发展的空间、如家一般温暖的氛围,还要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演员的期盼其实很简单:尽可能多演戏、收入能养活自己。”而这看似简单的两条要求,却是当代演员人人苦恼的“难以两全”。“国家院团虽稳定有保障,但角儿多演出机会少,要登台得轮着上;一般的民营剧团,却往往因为管理不科学、制度不严谨、发展无规划,导致内部混乱、人员流动性大,演员挣不着钱还没法安心演戏。”杨音说。所幸,文慧沪剧团满足了他的需求。
团长王慧莉说:“我们团正规职工33名,专家团5人,都有固定的工资和补贴。演员除了基本工资外,奖金主要是演出费,年终按表现能拿到14个月薪水甚至15薪,青年演员下社区或乡镇还有额外补贴。”杨音也说:“团里演员有限,每有演出几乎倾巢而出,这也就意味着团里一天演多少场,演员或乐队就能演多少场。去年我们大大小小演了100场,今年计划向150场迈进,这样算算,收入也相当可观了。”
沪剧王派小生杨音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