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的未来发展之路

国家近年投入了大量财力扶持传统艺术,但一时难改没有市场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吸引不了人才,没有人才就出不了精品,没有精品 就更加没有市场的局面。

著名沪剧演员、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建议,应当通过财政退税政 策吸引从事民族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的优秀人才。由于收入不高,许多有天赋的青少年的家长也因此望而却步,不愿让子女从事戏曲工作。这些年来,戏曲院团、戏曲学校都遇 到了招生难的问题,根本原因就是这一行业不但淘汰率高,而且收入过低。一门七代从事京剧艺术的谭派后人谭孝增,自曝收入情况让人苦笑 又让人心酸:“我父亲谭元寿现在月工资3000多元人民币,我2000多元, 我儿子谭正岩800元。”国家近年投入了大量财力扶持传统艺术,但一 时难改没有市场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吸引不了人才,没有人才就出 不了精品,没有精品就更加没有市场的局面。这一恶性循环让很多地方剧种没有喘息之力。

河北梆子演员彭蕙蘅也表示,戏曲人才选择面小,生源不足,河北 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目前只能实行三年一招的招生制度。由于大众心理 和舆论导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人们对西洋艺术过度追捧,造成了传统艺术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近两年没有招戏剧、戏曲类的学生是有原因的,不是今后都不招, 而是采取订单式的方法定向招生。所谓订单式的招生方式就是定向培养,根据具体情况 而定,如果用人单位需要培养这样的人才,艺校会招生进行专项培养。 同时,他也谈到由于戏曲生的局限性,培养出来难以找出路的现状,目前省内戏曲院团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用人不多,再加上外省戏曲院 团用我省的戏剧演员就更少了,这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艺校也要适应市场,适应社会的需求。在当前戏剧走下坡路的状况已经成 为不争的事实,戏剧、戏曲类学生不好找“饭碗”的状况也一一显露。 但民族传统文化不能丢,仍然需要有人继承,总要有人发扬光大,戏曲教育也是应引起社会关注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