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航船重温粥梦,巧喜儿暗拟衷情。
王俞仆批评六记,沈三白再造浮生。
——黄梅戏《浮生六记》
睽违七年,翘首以盼,8月20日至24日,再芬黄梅自制小剧场黄梅戏《浮生六记》将再次以一股清雅脱俗之风吹进黄梅城安庆,又将以崭新曼妙的姿态亮相于中国黄梅戏传承基地——再芬黄梅公馆。
在小剧场舞台上,痴情文人“沈复”遇见心念之人“芸娘“喜儿”,一段似真似幻的悲喜爱情故事被演员娓娓道来。四位年轻“老练”的90后演员余平、马腾、周海峰、魏广担纲这部戏的主演,国家一级演员刘国平、吴美莲担任幕后指导老师。三对戏里戏外的“主角”共同为观众呈现别具一格的“浮生六记”。
当万种风情的小剧场戏曲遇上玲珑别致的再芬公馆,它们相得益彰,又相映成趣,不免成为初秋之夜一道玩赏不尽的亮景。
再芬黄梅公馆
“燃!公馆有戏!”
——再芬黄梅公馆终于“上新”了。
——上新的第一部戏是《浮生六记》。
——还有中型剧《途中》,厅堂版黄梅戏《女驸马》。
八月下旬,作为安庆市“文化会客厅”的再芬公馆暂告别“天天打猪草,夜夜闹花灯”的时代。韩再芬院长携剧院各部门经深思熟虑,着手精心策划,让再芬公馆舞台再换新颜,让公馆节目再翻新奇,让青年演员再新鲜登场。一句话概括:燃!公馆有戏!
恰逢好时机,欣遇好时代。此次“燃!公馆有戏”的初衷是为贯彻落实安庆市政府关于文化惠民的方针政策,进一步夯实再芬黄梅“传承发展”工作。再芬黄梅通过复排小剧场戏曲、中型黄梅剧、厅堂版戏曲,不断丰富再芬公馆的舞台节目,强化新生代队伍的演艺水平,推进“再芬黄梅·品牌戏剧”建设。
根据同名京剧改编的《浮生六记》将率先在再芬公馆“上新”,这部戏来自沈复自传体散文作品。它以小剧场形式排演,最贴近再芬公馆灵巧多变的设计理念。《浮生六记》追求的整体风格为简洁大气,唯美清新,浪漫婉约。再芬公馆舞台则尽显古意盎然,时尚典雅,细节精巧,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二者在空间上缩短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在艺术上带给观众美的视听享受和精神熏陶。
初秋之夜,来再芬公馆品一盏香茗,听一段《浮生六记》,又高雅又舒适,既休闲且诗意,着实耐人寻味,令人流连忘返……
“因为这些美丽的安庆人”
2012年,一次偶然机会,韩再芬院长看到国家大剧院版《浮生六记》,当即跟北京京剧院接洽了移植演出的事情。刘国平担任主演兼项目负责人。这个戏是南方故事,非常接南方人文的地气,在京剧程式工整、好看好玩的基础上,又增添了黄梅戏的灵秀、细腻、柔情、入味。
当年,主创人员在戏剧手法和音乐表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通篇抒情,时尚唯美,对演员要求极高。在创排过程中,他们又将具有时代特质的新元素有机融入戏曲传统之中,既新颖别致,唯美典雅,又衔接自然,不显突兀。
编剧周广伟回忆起这部戏时,说:“刘国平老师哼唱的‘沧浪亭,一杯酒,红了香腮’一段,这段录音小样我至今保留,真叫一个耐听。吴美莲老师的‘回家去’唱段也是分外动人,那几次看,越演越好。这两段核心唱段都是其它版本没有的,黄梅戏在他们身上展现了独特的风采。”
今年,再芬黄梅盘活移植这部戏,在各部门齐心协力下,终促成黄梅戏版《浮生六记》再度与观众见面。“在当代功利化的戏曲环境下,移植演出是少见的事情,可以看出再芬黄梅的追求和情怀。演员也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作品呈现,作曲陈老师的专业态度也让我印象深刻,因这些美丽的安庆人,促成了黄梅戏版《浮生六记》。”该剧编剧周广伟告诉小编。
“合二为一最有力的艺术表达”
近些年,“传承”始终是再芬黄梅发展的“关键词”。实现黄梅戏可持续发展,是韩再芬院长及剧院老师身上永恒不变的使命。如何将人才培养与艺术创新有机结合,再芬黄梅秉承初心,依然在漫漫路途中进行有效的探索与尝试。今年复排黄梅戏《浮生六记》就是对小剧场戏曲与厅堂(再芬公馆)合二为一最有力的艺术表达。
自8月5日起,黄梅戏《浮生六记》正式投入排练,余平、马腾、周海峰、魏广四位演员作为这部戏的“初学者”,担此重任,难免有些惶恐。压力就是动力,勤奋好学是他们身上最大的优点。刘国平、吴美莲两位“老将”也奋蹄扬鞭,每天不辞辛苦为年轻人指导唱腔、身段、以及表演。
“吴美莲老师对我帮助很大,不论是对角色的把握,还是唱腔的细节上都非常严谨。最初这个剧目的唱腔是为吴老师量身定制的,我对其中很多运腔都不够灵敏,难于掌控,吴老师不厌其烦地为我一遍遍示范,一点点改正。炎炎夏日,她与刘国平老师每天都来辅导我们,真的非常感动!”余平告诉小编。
在刘国平看来,指导年轻人学习《浮生六记》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台上认真唱好戏,台下尽心做好“传承”工作。年轻演员虽在艺术的某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但他们发狠劲,敢吃苦,相信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对于复排小剧场黄梅戏《浮生六记》,他欣喜地赞成,“黄梅戏的承载能力非常强,有充分的创新空间……黄梅戏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留住老戏迷,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塑造好角色,绝非一日之功”·
余平在剧中扮演两个身份、性格反差较大的角色,从逢场作戏的歌妓喜儿,到化身沈复的发妻芸娘,一个风尘美丽,一个端庄娴雅。还有一小段反串小生,这都极大挑战演员塑造角色的能力。
马腾则在老生与小生中转换角色,少年“沈复”与中年“沈复”,两种表演状态截然不同,诗意化的唱词与念白,人物言行举止的表达,都为塑造“沈复”这一角色增加难度。
周海峰与魏广分别饰演“俞六”“王二”,这两个角色贯穿始终,在剧中时而“插科打诨”,以活跃整部戏的氛围。
四个人,一台戏。人物变换身份的时候全部利用灯光变化及当众更换服装来体现,舞台简约清新,场景转换时靠演员用表演交待清楚。这也十分考验演员对整体节奏的把控能力。
在排练场上,吴美莲、刘国平两位老师言传身教,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反反复复地分析人物,让年轻人从中心领神会。吴美莲表示,唱腔方面,她运用了多种声线和演唱风格来区分她扮演的两个人物,两个人物又通过不同的发声表现她们不同情境下的生命状态和心理变化。身段方面,有大量的圆场加舞蹈动作,时而轻盈,时而迅疾,时而抒缓。表演上复杂多变,念白对话一会儿韵白,一会儿小白,人物在现实与梦境中跳进跳出。
如何在现实与梦境中跳进跳出,又不让观众的注意力跳出戏外,四位年轻演员也是拼尽全力塑造角色。“塑造好角色,绝非一日之功”,但对他们四人来说,这是一项“欲穷千里目”的挑战,也是一次“更上一层楼”的证明。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浮生如梦,为欢几何?在这个心跳加快,纷繁复杂的社会,年轻人如何让无处安放的心灵找到归宿,让忙碌不停的身体歇一歇,静观“云卷云舒,花开花落”。黄梅戏版《浮生六记》的确是一部能让人“静”下来的戏。走进再芬公馆,看一场戏,会不会让身处繁华都市的心灵在某一刻变得柔软,变得细润,变得能够感喟生活?
在余平看来,入戏如入梦。“在我刚进团的第一年就看了《浮生六记》演出,当时看到刘老师和吴老师在舞台上精彩绝伦的表演,深深地征服了我刚出校门那颗悸动的心!现今参演其中,在欣喜之余,却也深感戏中人生况味,五味杂陈。芸娘深爱沈复,也热爱生活,半生坎坷却把清贫生活,过得像一首诗。”
现在流行一个句式叫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编剧周广伟说:“据说《浮生六记》是现在网上最热销的一本书,说明现在的年轻人确实对美好生活非常向往,希望从《浮生六记》里寻得生活的真味道。而‘浮生’二字又非‘生活’二字,浮生六记是从生活的千方百计里挑出六记来感受。”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