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声是南方方言中常有的一种字音声调,它的特点是“入声短促急收藏”。上海话末尾音多为往下,且入声较多,故唱词中的去声和入声也就较多。在遇到入声时,唱腔要稍有停顿,在演唱上就要收敛短促,这就是传统讲法上的所谓“逢入必收”、“逢入必断”。

丁是娥演唱的沪剧《鸡毛飞上天-从前有个小姑娘》中著名的那段[赋子板],其中就有这样一句唱词:“可是老师常常罚她立壁角”。这“立壁角”三个字不仅是典型的上海词语,而且是连用了三个入声字。用较慢速的三连音唱出,前后句子又都没有入声字作落脚字(句尾字),因此听来非常突出醒目,其韵味醇厚独到。

沪剧中有入声字的唱词举例——

筱爱琴演唱的《星星之火——母女会》——“家乡情景你可晓得”的“得”字。
茅善玉演唱的《姐妺俩——秋亱里》——“抬头望明月”的“月”字。
陈甦萍演唱的《蝴蝶夫人——年轻姑娘爱春天》——“纯子的心地最纯朴”的“朴”字。
邵滨孙演唱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曾记当年读经文》——“明天刑场要获法”的“法”字。
杨飞飞演唱的《妓女泪——四面一片是荒凉》——“孤岛上海多罪恶(啦)”的“恶”字,“同生双目被呛瞎(啦)”的“瞎”字。
筱文滨演唱的《三国开篇》——“释放奸雄曹孟徳(来)”的“徳”字。

入声字的主要处理方法——

1,入声字出口急收。
2,入声字出口后短促的一頓,用切分音节奏,“先断后拖”,运腔要注意‘音’断‘气’不断,保持感情线的连贯。
3,入声字出口即断,根据唱腔的需要,后面垫一个字(音),如:“明天刑场要服法(啊)”,“同生双目被呛瞎(啦)”。

入声字的运用可以说是南方声腔上的特点之一。当然,现在全用入声韵的唱段是不多的,但是唱词中的入声字是回避不掉的。相反,它能调剂总的唱词的声韵,使唱腔更为丰富多彩、有声有色。“入声短促急收藏”如果忽略这个规律去处理,就会变成另外一个字音,词义也就变了。

(2011-12-05)

学习资料:
朱介生、徐音萍 编著 《沪剧音乐简述》 上海音乐出版社
庄永平 编著 《沪剧唱腔欣赏》 上海音乐出版社
陆敬文 编著 《沪剧演唱艺术浅说》 上海音乐院出版社
连 波 著 《戏曲作曲教程》 上海音乐院出版社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