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网友frankwyj《有顾月珍的介绍吗》的帖子后,颇有感触。我是一名极普通的沪剧观众,当年看顾月珍老师领衔的努力沪剧团的戏,那时还小,主要是在大人的带领下,一共才看了三四出戏。或许是先入为主的原因吧,以后听戏(收音机)和看戏,努力沪剧团的戏就比较多一些,以至在收音机边听戏时,我一听就能判定谁在唱,甚至光听乐队的声音,我就可知道这是努力沪剧团在演出(当时我感到努力沪剧团的乐队和其它沪剧团乐队的声音不一样)。作为该团的团长、头牌主要演员、红极当年上海滩的著名演员,顾月珍老师的舞台形象和声音唱腔更是深入我的心田。记得顾月珍老师身体不是很好,临时由B角演员顶替她演戏的情况我好像看到过两次。她的唱腔很有特色,由于当时小,故从未对她的唱腔细究过,只觉得跟别人很不一样,现在回想起来,比照其它流派,她的独特的唱腔,绝对可称得上是极具鲜明特色的沪剧流派——顾派。
网友华雨文在回复“我喜欢的10位沪剧老艺人”的帖子中,根据她听戏很少的体会,就把顾月珍老师列在其中,并说明喜欢她唱的三角板。顾老师的音响资料,大概由于文革等原因,留下来的极为有限,华雨文这里指的三角板,一定是顾月珍老师在《八年离乱》中的那段三角板,她的唱腔的确与众不同,有独到之处,有无与伦比的个性。事实上,不光是三角板,其他曲调也一样,顾月珍都有独到之处。其实,顾月珍老师在沪剧观众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不仅仅是以她的极具特色的顾派唱腔使沪剧史熠熠生辉,也以她对沪剧事业的忠诚、热爱、执着及聪明睿智丰富了沪剧曲调,使沪剧乡韵更优美动听,更受广大观众喜爱。从有关的出版物显示,沪剧里擅长表达人物内心缠绵悱恻感情的优美动听的令女口演唱者很喜欢的反阴阳曲调,就是有顾月珍创造的。她不但是剧团的头牌演员,却还能自己创作和导演剧目。努力沪剧团在顾月珍老师带领下善演现代戏,是当年沪剧界闻名的,它使沪剧更能贴近生活、贴近人民,从而赢得了更多的沪剧观众,在这一点上,顾月珍老师功不可没。顾月珍老师弟子众多,她的爱徒顾咪咪学唱她的《赵一曼》中的“向党作报告”,顾派神韵毕现,绝无二致,俨然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些都显示了顾月珍对沪剧事业的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顾月珍出身凄苦,记得我读初中时,文汇报上曾刊载过一篇题为《一个明星的遭遇》的文章,讲的就是顾月珍老师的事。由于时隔久远,文章的很多内容我早已记不起来了,但有一点却记得特清楚,那就是,顾月珍是被丢在垃圾桶边的弃儿,是被好心人抱养的。或许是她出身凄苦,故对党和新中国都有很深的感情,从陆敬文老师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顾月珍老师还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是一名局外人,和顾月珍老师素昧平生,对她的情况知道甚少,不能讲出更多的,但就是这样一位出身凄苦,忠诚沪剧事业,对沪剧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党和国家无比忠心、当年红遍上海滩的著名沪剧演员顾月珍老师,在人心扭曲的文化大革命中,却被打成了反动分子,吃足了苦头。听一位知情者说,她在连续发高烧40度的情况下,造反派对她的批斗仍连续不断,硬要她承认反党,但顾月珍老师认为不能讲违心话,坚决回绝了反党的诬陷,结果当然可想而知。最后,顾月珍老师在不堪忍受身心极度摧残的情况下,跳楼自尽了。
综上所说,顾月珍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艺术生辉、责任膺心、骨气铮铮、贡献卓著的老一辈著名沪剧演员,毋庸置疑,沪剧史上应有她崇高的地位,沪剧网的“沪剧老艺人”栏目应有她的位置,这是不容置喙、理所当然的。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