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坛瑰宝——上海优秀传统表演艺术整理抢救作品精粹》昨天下午举行首发式。首批亮相的20张光盘包含了京、昆、越、沪、淮、滑稽、评弹7个剧种的十多部经典作品以及数位前辈表演艺术访谈。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出席了昨天的首发式并作重要讲话。

对优秀的传统表演艺术进行整理抢救,是上海市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上海是我国传统表演艺术传承、发展的一个重要城市,历史上曾涌现了许多大家和经典名作,前辈艺术家以他们出神入化的表演艺术,留下了无数令广大观众津津乐道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凝聚了艺术家炉火纯青的艺术魅力,这笔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弥足珍贵的艺术精品。可是由于传统表演艺术的特性,决定了它的传承主要是通过老师前辈的口传心授,以致在中国戏曲历史的长河中,每每出现“艺随人在,人走艺丢”的遗憾。

2002年启动的“上海优秀传统表演艺术整理抢救工程”以现代化的高清录像手段,对上海各剧种的优秀传统表演艺术进行整理、抢救。目前已录制完成了109个优秀传统表演艺术经典剧目和折子戏以及44位前辈艺术家的访谈。109个剧目涵盖京剧、昆剧、越剧、沪剧、淮剧、滑稽和评弹等上海市的主要戏曲剧种,所选剧目都是各剧种中代表性流派的经典作品,有着重要的传承价值,也充分体现了艺术家的表演才华。而对一些年事已高、无法录制剧目的著名艺术家,则用录像访谈的方式把他们从艺经历和长期艺术实践的宝贵经验形象地留给后人,这些珍贵的资料对艺术人才的培养和学术理论的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昨天亮相的“精粹”集选取了“抢救工程”录制的大量作品中的一小部分,包括周信芳的《草船借箭》《战长沙》,俞振飞、言慧珠的《凤还巢》,解洪元、丁是娥、王盘声、袁滨忠等多位沪剧流派创始人合作的《雷雨》等前辈艺术家经典作品的音配像版;蔡正仁、张静娴的《长生殿》,马秀英的《探寒窑》,杨振言、余红仙的弹词《描金凤》等著名表演艺术家的代表作品以及李玉茹、倪传钺、袁雪芬等前辈艺术家的访谈。

据介绍,继“剧坛瑰宝——上海优秀传统表演艺术整理抢救作品精粹”之后,在“抢救工程”中录制的其它作品也将会相继推出,让观众有机会重睹前辈艺术家的风采。(记者 王剑虹)

(摘自 《新民晚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