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属汉族地方戏曲剧种,流行于上海和江浙地区。尤在上海广泛传唱,可谓深入百姓民间。我们追朔沪剧的起源不难发现,沪剧始于上海浦东地区的民歌东乡调,直至清末形成上海滩簧,其间受苏州滩簧的影响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便开始演出文明戏和时事剧。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为沪剧。主要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曲调优美,富有江南乡土气息,擅长表现现代生活,非常接地气。
沪剧经典曲目《雷雨》主演:茅善玉
沪剧:带有江南味道的水乡情调
沪剧唱腔音乐来源于浦江两岸的田头山歌,伴着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其丰富多彩的曲调以及独特的风格。它既擅于叙事,也长于抒情。江浙沪地区水乡繁多,水乡镇民的歌声也随着悠悠的小船在河中摇弋,传入百姓民间,形成独具特色带有江南味道的水乡情调。
时代变迁,沪剧跌宕起伏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以及文化娱乐的多元化发展,沪剧这一深受百姓喜爱的剧种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首先是观众不断流失,演出市场日益萎缩,导致了很多剧团收入减少,甚至是入不敷出,最终被迫解散。其次是从事沪剧艺术的专业人才出现了断层,业务骨干人员严重匮乏,充实与培养新人困难重重。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沪剧艺术,提高社区居民艺术涵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响应国家文化大发展的号召,上海紫华沪剧团应运而生。
心系社会,热衷传扬沪语艺术文化
上海紫华沪剧团现有团员30人,现任团长为王彩珍,王彩珍师从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老师,她自身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与造诣,为传承传统沪剧艺术,王彩珍女士已在社会公益事业领域默默地奉献了十几年,年年为本镇的孤老人士开展慰问演出,为老人们排忧解难,深得我镇老人们的爱戴。
图左一 上海紫华沪剧团团长 王彩珍
原创沪剧大戏
目前,上海紫华沪剧团已自编、自导、自演了多部传统沪剧大戏,如:《石榴裙下》、《借黄糠》、《庵堂相会》、《红灯记》、《幸福港湾》等。最近,其演出的传统经典沪剧《金绣娘》更是在民间传起了一阵好口碑,已经到其他区县多次上演。
悦课堂:如何向外国友人介绍沪剧?
拜访一个国家除了游览名胜古迹外,了解这片地区的风俗民风已经成为自由行成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那么,如遇见外国友人向你请教沪剧有关问题时,你知道沪剧的英语怎么说吗?快来悦课堂学一招。
沪剧属江、浙、长江三角洲吴语地区滩簧系统。兴起于上海。因上海简称沪,故名沪剧。沪剧并不是想象中的【Shanghai Opera】,【Shanghai Opera】反而是【越剧】的意思哦。而沪剧在英语中可以称为【Songhu Opera】音译可为【淞沪】,也可称作【Huju Opera】,但记得越剧可不能称为【Yueju Opera】哦!大家记住了吗?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