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我们的顾宝龙队长,在沪剧戏迷中,从虹口公园,和平公园,松鹤公园至全杨浦区所有街道沪剧队中无人不知 何人不晓,甚至在业内也略有名望。
六年前,由于单位不景气,顾队长为减轻单位负担,帮助领导解决困难,主动下岗,吃起了低保。由于从小受到家庭影响,喜欢并学会了多种乐器。沪剧在杨浦区是长存不衰的剧种,在广大群众中广泛流传。自沪剧被批准为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更是如此。顾队长就和张友竹,钱林根,李道宏等组成了一支小乐队在公园中演奏起了沪剧,这就是现在的四平沪剧的队。打那以后一发不可收拾,来听来唱的戏迷越来越多,这样逐渐有了一定的规模,有了一大批固定戏迷朋友。组织了较正规的会员制队伍。
顾队长本着对党对祖国的热爱,为了迎合广大戏迷朋友的需求,六年多来,无论刮风下雨,烈日炎炎,每周四场次在各公园来回奔忙,从不收取戏迷朋友的一分钱,仅仅依靠队员的会费作为活动经费,使用时精打细算。大部分都用在了来回运费上了。难能可贵的是包括队长在内的乐队老师和其他队员一样每月交纳会费,除了活动日中午队里贴补乐队老师每人五元一碗面外,没有其他待遇。六年多来,共计开展沪剧大家唱活动千余场次。顾队长常说,“为响应党的号召,要为创建和谐社会作贡献。我们要把大家唱搞下去,再苦再累也情愿”。他还常说:“老有所乐是我们的建队宗旨,我们唱得高兴,戏迷朋友看得高兴,大家身体好是最重要的。将来我们还要老有所想,老有所为呢!”现在的沪剧沙龙中,部分乐队老师是因名利驱动,收费看涨。有人劝他办收费沪剧沙龙,他婉言拒绝。也有人邀他去其他沙龙演奏,可以有所收入以贴补家用,他也婉言谢绝。他说“我要赚钱的话就不搞沪剧队了。我要一心放在自己的队里。”他立志为创建和谐社会做贡献,为戏迷朋友义务服务下去。我们的戏迷朋友说“唯有四平沪剧队不为名不为利,来听来唱不收钱。顾队长的这种精神源于他对沪剧的执著和热爱。
顾宝龙身为队长,为人直爽,义气,以身作则,早来晚走,重的乐器自己搬,助人为乐精神可嘉。只要队员有困难,他会主动关心帮助。有的队员在自己所在小区有演出,他就带领全队全力以赴去帮助。有的队员身体不好,他会去家访或去医院探望。近年来,有几个队员或家属因病离世,顾队长都带领几个骨干前去悼念,对家属深表慰问。他这种关心他人的精神深受全体队员好评。因此,顾队长不仅在全队而且在戏迷中有很高的威望和凝聚力。四平沪剧队名气也越来越响。
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几年来,队员们把顾队长的家当会所,所有物品器具包括大型乐器,音响和充电设备都堆放在他家,他家住三楼,一周三次活动时搬上搬下,来帮忙的队员有时因故不来,他毫无怨言,并且数年如一日。他唯独的心愿是希望我队演唱水平不断提高,更上一层楼。有机会上大剧场去亮亮相。让戏迷朋友生活丰富多彩,也让上海沪剧这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广大,永远传承下去。他正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现在,在顾队长的领导下,我队能较熟练掌握一些传统剧和现代剧中的片断。并且在和“上滑”的联合演出及参加上海市第二届“乡音和曲”大赛中均荣获铜奖。近年来,除本队的多次汇报演出及个人演唱会外,我队曾参加过多次演出活动包括涉外婚礼的演出,和江川沪剧沙龙联合会演,参加杨浦区七街道沪剧汇演,参加了四平街道,上滑,上广联办的红戏会等。
顾队长为四平沪剧队一心奔忙,与他的贤内助刘国英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刘国英包揽了家里的所有家务,从不参与队里的队务和活动。但对于队里的器具则爱护有加,堆放整理有序,有时也帮着搬上搬下。有时队员在家里搞个聚会,排个节目,刘国英却要忙里忙外,热情招待。
顾宝龙夫妇对沪剧的执著精神将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