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戏曲(13)沪剧电影《罗汉钱》

沪剧戏曲艺术片电影《罗汉钱》,1957年摄制。可以说是比较其他地方剧种晚了一步。

影片根据著名作家赵树理的小说《登记》改编,是一个反封建题材的故事。

当年观看这部影片,印象最深的唱段是“金黄锃亮罗汉钱”、“燕燕做媒”、“回忆”三段。特别是如诉如泣的“回忆”

为了这个罗汉钱,甜酸苦辣都尝遍。二十年来辛酸事,不堪回首埋心里。

沪剧《罗汉钱》回忆

沪剧《罗汉钱》“回忆”剧照。

想当初还在娘家里,我与那宝安有情谊。偏偏是自己的婚姻难做主,一定要父母之命媒妁言。爹娘将我另婚配,嫁与木匠成夫妻。
宝安哥与我藕断丝不断,一来二往情思牵。我赠他戒指表心意,他赠我一个罗汉钱。风吹草动消息传,丈夫打骂无情面。可怜我受尽委屈难分说,眼泪倒流肚中咽。

二十年的日月不易过,这痛苦永生永世难忘记。

沪剧《雷雨》

沪剧《雷雨》剧照。

沪剧《庵堂相会》

沪剧《庵堂相会》剧照。

沪剧在五六十年代拍过《罗汉钱》、《星星之火》两部电影,似乎以表现现代剧为能事。其实,从我看来,沪剧演现代戏最适合的是吸收了话剧表演艺术的西装旗袍戏,如:《秋海棠》、《骆驼祥子》、《啼笑因缘》、《家》、《雷雨》、《碧落黄泉》、《少奶奶的扇子》、《大雷雨》等等,这与越剧适合演出抒情的古装戏一样。至于沪剧另一类剧目,适合农村土著老上海人群观赏,如《卖红菱》、《阿必大》、《庵堂相会》等,受众只会越来越少。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