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乃武》之《密室相会》已经听到尾声,小白菜终于吐露真情,把真凶奸夫的名字说了出来,他就是余杭知县的亲生子刘子和!听到这里,忽然想起文革之后去看过的沪剧《杨乃武与小白菜》,是邵滨荪主演的,只不过小白菜已经换成了中年演员沈惠中,而不再是邵滨荪的爱妻、老搭档筱爱琴了。文革前的《杨乃武与小白菜》的阵容非常强的,除了“杨乃武”与“小白菜”的邵滨荪和筱爱琴之外,杨淑英的扮演者是石筱英,那大段赋子板的《杨淑英告状》,我到现在还记得唱词:“启禀刑部老大人,我名三字杨淑英......”。后来上海沪剧院的吴素秋学石筱英,新版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杨淑英就是吴素秋扮演的,吴素秋还曾做过阿必大中的婶娘,代替丁是娥和石筱英(婆阿妈)对戏。沈惠中的台风给我留下比较深的印象,演绎小白菜在密室相会里的悔恨交加恰到好处,也许沈惠中的外形比较清秀还是长得有点像筱爱琴,在她们一辈的中年女演员中当时并不十分出名,记得有一位主演雪夜春风的陈瑜好像名气比她响,不过沈惠中人如其名秀外而惠中,在杨乃武连连追问“.....是啥人、是啥人”的回答“也是、也是(恶贼刘子和)”之时,显得楚楚动人,令人怜惜。

沈惠中他们那一批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中叶出生的沪剧中坚力量刚好是六十年代初的青年演员,文革耽误了他们的艺术青春,文革之后还曾为他们搞过一次大奖赛之类的演唱会。文革前在大戏中当配角的纷纷在文革之后挑过一阵子大梁,稍后马莉莉红出来,再后来就有了茅善玉那一批新生力量,现在这批新生力量都已经是表演艺术家了,沪剧后人出现了程臻、朱俭等新生代,我们都已经不很熟悉了。比较有名的还有在《芦荡火种》中扮演卫生员、《罗汉钱》中的燕燕等的诸惠琴,后来在《大雷雨》和《金绣娘》中担纲主角,应该算是他们那一批中的佼佼者了。上海沪剧院的陈瑜之后就是马莉莉比较有名,在《日出》一戏的演出中而大红大紫,不过新派的沪剧旦角没有了沙哑嗓音,我都不怎么喜欢了。新艺华沪剧团重演《碧落黄泉》,玉茹不再是年事已高的王雅琴等人,而是邢月莉,剧团八十年代中叶解散之后,邢月莉也不见了踪影,按年龄应该和上海沪剧院的上述几个当年的中年演员差不多。

男演员中记得在《甲午海战》中扮演邓世昌的张清(王派小生),文革之后不怎么出场,据说身体不太好。后来从长宁沪剧团转来的张杏声也是王派小生,他原来就是长宁前身努力沪剧团的学馆培养出来的,不过张杏声的戏我不喜欢,出场的表情总是那么“像煞有介事”,太英雄脸谱化了,还有徐伯涛、陆敬业等人,应该都算学王盘声的。一个并不太红,总是演配角的沈仁伟,最近看过他的《徐阿增出灯》,按岁数也应该年逾古稀了,是不是有点蹉跎了岁月。他在《星星之火》和《阿必大》中扮演哥哥的角色,文革之后还有一个小戏好像他演主角,就是电台里经常广播的《开河之前》,依稀记得韩玉敏的“老奶奶”,不舍得自家的那三分自留地的一片竹园,关照前来做思想工作的人“开向阳河,曲一曲唠弯一弯,我看也勿啥大妨碍”,想想当年大呼隆的开河,累煞多少人。

和茅善玉、徐俊、孙徐春一批的还有一对夫妇恐怕现在已经转业了,那就是杨梅(不是申曲老前辈杨美梅)和陈波,陈波算是学邵派的,可惜没有出世。还有就是曾凌爱珍在女看灯中配戏、后来自己和倪幸佳演唱女看灯的王惠均,近况如何?毕竟江山代有才人出了。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