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颖婕 上海新闻广播
调频93.4、中波990,今晚18点30分,晚间直播新闻节目《今晚》之后,《阿拉听新闻》搭侬嘎三胡!
很多人喜欢沪剧,但是你知道沪剧是如何起源的吗?
沪剧属长三角吴语地区滩簧系统,兴起于上海。因为上海简称沪,故名沪剧。主要流布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
沪剧源出太湖流域的吴淞江及黄浦江一带农村中的“小山歌”。在长期流传中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为说唱形式的滩簧调,到清道光年间,已有上手(男角)、下手(女角,由男子装扮)操胡琴,击响板,自奏自唱的“对子戏”,后又发展成由三个以上演员装扮人物,另设专人操乐器伴奏的“同场戏”。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滩簧,称作本地滩簧,简名“本滩”。
辛亥革命前后,本滩进入游艺场,1914年,邵文滨、施兰亭、丁少兰等发起组织“振新集”,从事本滩改良,易名为“申曲”。1953年成立了第一个国家沪剧演出团体上海人民沪剧团(上海沪剧院前身)。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沪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请通过2010年元旦的《东方全记录》来了解沪剧的历史——
<embed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src="http://static.video.qq.com/TPout.swf?vid=k0015r1zou1&auto=0" allowscriptaccess="always" quality="high" allowfullscreen="true"></embed>
更多精彩的上海闲话、上海故事,请听双休日18:30《阿拉听新闻》节目,上海滑稽剧团副团长钱程为您讲述!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