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晚,上海沪剧院的《瑞珏》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隆重上演,拉开了 “百年曹禺,百年沪剧”系列演出活动的大幕。当晚,能容纳800余人的长安大戏院剧场几乎座无虚席,京城观众饶有兴致地欣赏了一台具有浓浓海派风情的大戏,不断为演员的精彩演出鼓掌。丁关根、金炳华等同志观看了演出。

时隔20年,上海沪剧院带着改编自曹禺作品的三台大戏 《雷雨》、《日出》和《瑞珏》来到北京,又一次和首都观众见面,让戏曲迷们过足观赏沪剧的戏瘾。这次系列演出活动由中国戏剧家协会、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和SMG综艺部共同主办。

沪剧《瑞珏》从曹禺先生根据巴金先生同名小说改编的剧作《家》改编而来,在庞大的人物群落中聚焦一位女性,重新组织剧情,重新进行艺术构思,创造了沪剧对曹禺作品改编的新历史。约两个半小时的演出,舞台上凝练地表现了一个美丽的生命如瞬息即逝的流星,被黑暗无情地吞噬。虽然不少观众对上海话并不熟悉,但被紧凑的剧情和精湛的表演深深吸引。尤其是主演瑞珏的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唱腔圆润,表演如行云流水,自然沉稳,流畅大气,把一位受封建礼教压迫的女性演得含蓄温婉、情真意切,令人倍感心酸。沪剧名角钱思剑饰演的觉新、程臻饰演的梅小姐、陈瑜饰演的周氏等角色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整个演出的音乐、服装、舞美、灯光十分雅致、浪漫,给观众美的享受。

据悉,三台沪剧大戏均特邀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导、著名导演艺术家曹其敬执导,由著名剧作家余雍和执笔改写。曹其敬表示,三部戏总体风格忠于曹禺原作的精神,同时又提出重改重排,有新开拓和新感觉,在每一个细节上力求完美。

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沪剧是第一个把曹禺作品搬上戏曲舞台的剧种。在每个沪剧人心中,都有着深深的曹禺情结。沪剧改编曹禺剧作历史久、数量多、影响广,在全国戏曲剧种中可谓独领风骚。今年恰逢曹禺先生诞辰百年,上海沪剧院集结上演大师作品,谨此纪念曹禺先生并表达崇敬之情。同时全面展示沪剧自进入上海中心城区一个世纪以来的深厚现实主义传统,以及长期以戏曲形式大量演绎曹禺作品的历史渊源和独特魅力。(驻京记者 柳田)

(摘自 《解放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