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海战的硝烟,两个甲子的追寻,扼腕北洋舰队的命运,聆听北洋英烈的呐喊。
生日即忌日,是巧合,还是生命的无奈?身处黑暗腐朽的时代,是随波逐流,还是逆风独行?痛苦,彷徨,挣扎,搏击,最终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用信念和生命震撼了沉睡的巨龙……
电影《甲午风云》中,李默然塑造的邓世昌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沪剧《邓世昌》重新演绎这一题材,自2014年底首演,一年多来已在全国各地演出30多场。
上海沪剧院院长茅善玉——“老观众没有排斥《邓世昌》,能够接受更加丰富的表现手段;年轻观众也欢迎沪剧新探索,觉得《邓世昌》唱出了中国人应该有的精气神。”
两年打磨,三度提升,边演边改,最近沪剧《邓世昌》的主创们又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戏剧评论家和艺术家们坐在一起,研讨如何把这出戏“磨”得更好。上海沪剧院尝试突破创作和题材上的局限,探索沪剧的更多可能性。
——摘自《光明日报》
传统题材再创作
前有成功的作品在,后来者能否突破?这是摆在沪剧《邓世昌》主创面前的第一个问题。中国剧协名誉主席尚长荣坦言,这也是他一直忧虑的:展现悲壮、厚重的历史,沪剧能不能拿下来?
“以往对甲午海战的阐述,更多的是塑造邓世昌作为一位战争中的英雄,但是如果只写这一面,就会让这段历史显得激情有余而深情不足。在这方面,沪剧《邓世昌》有了很好的突破。”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荣广润认为,沪剧《邓世昌》尊重历史,又将历史和当代对接打通,把甲午海战中的民族精神实质发扬出来,同时又把复杂的历史环境充分展示出来。这样的作品在戏剧作品里是难能可贵的。
“步步有戏”“回到了戏剧的原点”,多位戏曲研究者这样评价这出戏。沪剧《邓世昌》以甲午海战为背景,力图还原真实的历史,还努力对题材有更深的认识和发掘,对人物有更深的挖掘和更丰富的表达,让沪剧《邓世昌》有了更深沉、更厚重的感染力。比如,以往《甲午风云》里的刘步蟾是反面人物形象,在沪剧《邓世昌》里,刘步蟾和邓世昌的关系成为舞台上非常好看的两个男人的戏,剧作者的这一着力,成为剧中出色的一笔。
“早在20世纪60年代,沪剧就曾上演过《甲午海战》。在当年舞台条件还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我们的沪剧前辈艺术家就有勇气在舞台上展现甲午海战这类军事题材,作为当代文化工作者,更应该有这份自信和内心的冲动,用现代人的艺术观和历史观重新审视、讲述这段历史,最大限度还原历史的真实。”茅善玉说,“我们希望能在保持沪剧特色的同时为沪剧舞台注入震撼人心的男儿气概和时代气息。”
沪剧品格再拓展
不只有“儿女情长”,不只有“西装旗袍”,沪剧《邓世昌》突破了人们对于沪剧的固有印象,在坚持沪剧本剧种特色不能变的前提下,大胆尝试其他门类的艺术元素,舞台样式和艺术手段更加丰富,以一出充满阳刚之气的男人戏,重新塑造了邓世昌这一民族英雄。
茅善玉告诉记者,2014年正值中日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在重大的历史节点发出沪剧人的声音是沪剧的传统。这样的尝试能不能成功,大家并不确定。沪剧走到今天需要多方面改变,去适应这个大时代,特别是创作和题材选择上不能在小儿小女小情调中打转转。拓展题材也就打开了沪剧的格局。
中国戏曲学会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所原所长王安奎——
“这是一个英雄的史诗,也是一个历史的诗篇,整部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意,是沪剧《邓世昌》成功的重要原因。”
领衔主演
邓世昌 朱俭
联合主演
刘步蟾 李建华
何如真 茅善玉、吉燕萍
李鸿章 凌月刚
丁汝昌 钱思剑
林永升 王森
方伯谦 吴争光
林泰曾 殷杰
叶祖奎 金世杰
陈金揆 杨嘉伟
东乡平八郎 洪立勇
伊东佑亨林金杰
妓女、士兵上海沪剧院演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