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新编京剧《关圣》率先登上艺术节舞台后,大型历史话剧《甲申记》、淮剧传奇剧《华蓥山传奇》、青春版沪剧《日出》和创新杂技《雕刻时光》也将在本周缤纷亮相。随后出场的还有昆剧新戏《紫钗记》、越剧新戏《千古情怨》和原创武功剧《少林武魂———慧光的故事》。上海八台大戏集体亮相国际艺术节,还是头一回。
传承非遗经典续接城市文脉
上海京、昆、越、沪、淮五大院团一起参加艺术节,向全国、全世界展现了上海戏曲人传承非遗经典,续接城市文脉的耕耘收获。如上海京剧院打造舞台久违的红生戏,让在世界华人圈享有极高声誉的武圣关羽再勾红脸、重披战袍,一展其忠义诚信的人格魅力。又如上海昆剧团年初首次将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结集推出,其中新编生旦戏《紫钗记》载歌载舞、唱词典雅、舞台现代,在近代中国从未上演过。再如上海沪剧院今年推出的青春版《日出》,是沪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之作,马莉莉、孙徐春的弟子程臻、朱俭在戏里领衔主演陈白露、方达生。还有越剧新戏《千古情怨》和淮剧新戏《华蓥山传奇》,也都展示了上海戏曲界在剧目建设中突破创新、力推新人的努力。
舞台再演闯王旨在文化反省
上海话剧中心23日起将在艺术剧院首演大型历史话剧《甲申记》。该剧由《商鞅》编导姚远、陈薪伊联手打造。原剧是夏征农、吴天石、沈西蒙根据郭沫若1944年《甲申三百年祭》一文改编。它分析了1644甲申年闯王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推翻明王朝,建立大顺政权,但闯进北京城仅40多天就丧失了政权的原因。陈薪伊强调,这出戏的审美焦点是文化反省,定位并非历史剧,更像是一个真实的寓言故事。在剧中扮演崇祯皇帝和李自成两角的是前年刚毕业的韩秀一,扮演李自成手下五员大将的也都是刚在青年版《商鞅》中得到历练的年轻人。
凸显地域风情展示海派风采
上海杂技团24日至31日将在兰心大戏院献演一台具有浓郁东方情怀的艺术盛筵《雕刻时光》,向前来参加国际艺术节的海内外嘉宾展示海派杂技独有的艺术风采。《雕刻时光》是上海杂技团转企后交出的第一份答卷。它打破了传统杂技的编排手法,在充分挖掘传统杂技精髓的基础上展示了杂技惊险、刺激、柔美的本体特质,并在服装、音乐、舞美、灯光等综合艺术上进行了精心设计和制作,并运用了最新的多媒体技术来丰富舞台空间的转换,被杂技同行誉为是继《时空之旅》之后的又一台杂技佳作。(记者 端木复)
(摘自 《解放日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