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现代沪剧《红叶魂》座谈会本周星期四上午在恒丰宾馆一楼举行。

现代大型沪剧《红叶魂》座谈会发言:看了《红叶魂》,是一种灵魂的洗礼和升华,王瑛在南江跟我共事四年,我们当时在县委常委的排名是挨在一起的,所以交流说话的时候很多,后来她在南江县、我在平昌县分别当组织部长,后来我们又一起当县委副书记,开会说话交流的时候也多。所以对于王瑛是很熟悉的,生活和工作中的王瑛本身就是很优秀的,很正直的,很独特的,现在想起来,她的追求、付出、牺牲是有回报的,是值得的,那时我们就很尊重她。

之前,我在网上调了一下宝山区有关领导、华雯老师的相关报道,以及宝山区首场演出的视频,和宝山沪剧团启程前往巴中在《解放日报》的报道。就知道你们还要到都江堰向上海在那里援川的同志演出,宝山是个好地方,宝山沪剧团选择王瑛,具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和很强的艺术自信,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我们又一次被王瑛精神所感动,又一次被艺术家的精湛表演所感染,又一次对生命、生活和人生价值感恩,又一次对沪剧、对《红叶魂》对袁部长、对华雯团长宣传王瑛、宣传巴中表示感谢。

《红叶魂》的舞美、道具、灯光都是没有什么说的,是一流的。《红叶魂》是巴中剧院最好的演出。艺术家华雯老师的表演在举手投足间和视觉传达觉得象拍电视剧那么细,可以拉特写,艺术家的表演自始至终贯穿在人物情绪中,唱腔特别优美,主题曲特别优美,真正体现了沪剧的抒情和细腻。特别是那些背二哥的表演非常到位,本来是一批艺术家在表演,可是又看不出是艺术家,本来是表现背二哥,可又不是真正的背二哥,演员表演随和,观众视觉也很舒爽,这种表演的妙处是介于艺术家和背二哥之间,贴近观众,很生活化,很有观众缘。说明艺术家从创作到表演是非常用心,独具匠心,我们受益良多。《红叶魂》演出的成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门,树起了一面旗,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有几个小小的建议是:

1、前半部分艺术感染力没有后半部分强,情绪分配上不太平衡,前半部分生硬一些,后半部分柔美一些。

2、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主人翁王瑛是亲身经历了的,而且从重庆返回医院及时返回,随即带着重病投入了抗震抢险救灾工作中,去了她挂联的燕山乡。生活原型中这个生活真实就是存在的。因为我想这是大戏,是全面展现,她不是折子戏(戏剧角度)或小品(曲艺角度),是大幕,所以是否可以考虑抗震救灾的戏剧冲突,据说原来有,后来因为集中写纪检这个主线和因为时间有些长就删除掉了。

3、二是小雨叫王瑛的母亲叫阿婆,我们这地方叫婆婆,或者叫王婆婆。如果叫阿婆,就不觉得是我们这边的叫法,可能冲淡这种地方特色。

4、在最后生离死别那一场戏中,王瑛躺在妈妈的怀里“八天十夜不松手”,我们这边说的是“十天半月不松手”;当然“八天十夜不松手”从平仄上讲语气更好一些,从艺术原于生活讲“十天半月不松手”类似提法更好。

5、背二哥公寓落成那一段,好多背二哥很高兴,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那个表演用的道具只是用的筷子,我觉得还可以用碗、小盆、毛巾等公寓里可能有的生活用具,这样可能还要生动些。

6、我是很同意秦渊讲的,最后,生离死别这一段,把母亲这个概念升华一下,来一个点睛之笔,升华为祖国妈妈、大地妈妈,这样增加厚重感。

7、我们将加大《红叶魂》的宣传力度,把《红叶魂》视频放在我们“巴中传媒网”和有关网站的视栏目里去。

我的发言完了,不对的地方请领导和艺术家批评。谢谢。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