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周四、周日下午,总有一群老人欢聚在城中公园白水荡旁演唱沪剧,一唱就是3个多小时。近日在上马墩街道常青艺术团沪剧小组成员又赶到城中公园,奉献了一台“庆祝无锡解放61周年,迎世博,沪剧票友大家唱”节目,10多名老人纷纷亮出嗓音,一个接一个精彩剧目,赢得了围观市民的阵阵喝彩。

循着悠扬的曲调,走进上马墩地区,记者惊奇地发现,街道2008年组建的常青艺术团,竟集聚了沪剧、京剧、锡剧、越剧、淮剧5个民间戏曲小组,艺术团核心成员达50余人,清一色的老年人。街道文化站站长王彤说,这里是城郊接合部,老新村众多,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有4500多人,其中不乏外地来此定居的居民。让退休市民老有所乐,展示各自才艺特长,街道组建了16支特色文艺团队,主打戏曲牌的常青艺术团便是其中一支。

家住靖海新村的钱国柱老人,是常青艺术团团长兼沪剧小组组长。他老家在上海,移居无锡已20多年,年轻时喜欢沪剧的业余爱好,居然成了退休后一种开心的生活方式。今年66岁的老钱,三年前曾因高血压中过风,这两年唱沪剧,感觉“心情好,身体也好多了”。为了当天城中公园的演出,他特意花半天时间做了一个1米多高的海宝,在一块三夹板上雕出模型,再涂上蓝色油漆,眼珠、眼睛另绘以黑、白二色。“演出认真,道具也不能马虎。”在艺术团经常排练的街道二楼会议室内,由成员们自己制作的假山、梅花、绿树、背景幕布等道具活灵活现。

以戏会友,常青艺术团汇集了一批知音。5个戏曲小组中,除了上马墩本地居民,还吸引了中桥、盛岸等地的外来票友,他们大多是在城中公园演出时相识而主动寻来加盟的。钱国柱笑言,自己小组中不少人以前也不太会唱,演出看热闹时跟着哼哼,再听听碟片学学,随后便逐渐上路了,如今已是艺术团的铁杆成员,轮到表演时,“少唱一首就会闹情绪,像小孩一样”。江溪街道的王阿姨来上马墩学会唱沪剧后,如今一门心思琢磨怎样唱好戏,连平日喜欢的小麻将也歇了。

声名鹊起的常青艺术团,开始成为上马墩的文化品牌。去年8月街道组织纳凉晚会,塔二新村的市民文化广场上,5个戏曲小组你方唱罢我登场,两个半小时内高潮迭起,谢幕时,演出人员集体唱响了沪剧经典曲目《为你打开一扇窗》,台下观众乐得拍痛了巴掌。去年9月,京剧小组作为崇安区选拔的唯一队伍,在无锡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市第三届社区退休人员文艺汇演上展示了一番“夕阳红”风采。目前,常青艺术团已被区域内的靖海颐养院聘为常驻文艺团队,不时为200多位老人义务演出。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