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佳杰 上海沪剧院优秀青年演员
学戏到现在也有十三年的光景,从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是戏曲的生旦净末丑到现在身上背负着沪剧传承发展的重担,感觉自己确实成长了许多。
2014年8月,在青年团成立三周年之际,沪剧院为我们举办了隆重的集体拜师收徒活动。对于我们青年演员来说,拜师意味着一个新的起点,在以后奋斗的道路上,不会再有迷茫,老师就是一盏明灯,时刻指引着我们前进!作为二十一世纪风华正茂的一代、沪剧界最年轻的一代,我们身上承载着沪剧这一海派艺术发扬光大的荣耀与使命。这些年每当我遇到困难疑惑的时候王明道老师都会给予我教导和帮助,我先生和我说不管遇到的角色或大或小都要认认真真当一次主角去演,让这个角色发光发亮,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记得周中庸导演给我们排练《芦荡火种》的时候,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周导对人物特征的处理把握就是人物角色的味道。例如“智斗”那场戏,天子九追一个小姑娘到下场门一拍桌跳起来坐在桌子上,周导摇了摇头站起来指着我说:“你!追到桌子前,倒退着跳起来坐上桌,再在桌子上转一圈坐定。”我试了一下,哎!一下子就把天子九这个人物的特征凸显出来,同学们看了也觉得非常好,这就是创造角色的魅力。
从事沪剧工作到现在我也演过很多角色了,比如《红灯记》的鸠山,《回望》的潘候,《芦荡火种》的天子九,《孟姜女过关》的关官,《大雷雨》的应金耕等。在演出排练中,经历了很多酸甜苦辣,获得了很多经验教训,感谢单位领导老师给了我成长的空间、勇气和信心。回顾进单位这八年的工作,收获颇丰。以后我会更加努力钻研角色,认真唱好戏,为沪剧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朱君尧 沪剧追梦人
上海沪剧院优秀青年演员
沪剧出现在我生命长河之中,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接触,不知不觉已经陪伴我走过十多年。从进入戏校学习到成为一个沪剧人,沪剧已经与我的人生难舍难分。回想学戏的岁月,有三个戏对我十分重要,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大雷雨·花园会》是我沪剧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部折子戏,也是我自己的一个新起点,当时是凌月刚老师亲授的,上演于长宁区文化活动中心。我到现在为止都不曾忘记那个晚上,我第一次感受到被戏迷围住是什么感觉,也是第一次感受到我的努力是值得的,作为一个沪剧人是光荣的。
《陆雅臣卖娘子》是我进入青年团主演的第一个大戏,也是我对于唱腔钻研最多、最下功夫的一个戏了。继承传统,来不得半点马虎,当时我是饰演陆雅臣的三位演员中的一个,我模仿的是赵春芳老师。我记得当时整个人已经完全陷进去了,不能自拔。
《碧落黄泉》是我进入沪剧院演员团的第一个大戏。刚开始接到通知的时候,真的是一点都没有底,很担心演出来不像。这个戏,是我在表演上钻研最多的一个戏,为了演好哥哥这个角色,经常会向洪立勇老师请教他饰演这一角色的心得体会,包括人物性格和唱腔处理。
我觉得我还是很幸运的,在单位的牵线下,2014年我拜王明达老师为师。先生对作品的要求极高,对我也很严格,平常私下我们俩碰面就围绕着沪剧讨论,先生平时的爱好很广泛,他手机里一直保存着其他剧种好的作品或者片段,这大概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吧。我要向先生学习,在学习沪剧的道路上继续努力。
感谢大家继续关注
《沪剧追梦人》系列
往期内容:新年心声丨沪剧追梦人——洪豆豆、钱莹
新年心声丨沪剧追梦人——王祎雯、丁叶波
新年心声丨沪剧追梦人——金世杰、朱麟飞
新年心声丨沪剧追梦人——韩朝群、吴嘉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