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家大剧院开年首场戏曲演出,1月5日、6日,原创大型沪剧《邓世昌》在国家大剧院连演两场,演出空前成功,博得了首都观众的热烈欢迎。国务委员杨洁箎等领导观看演出后对该剧给予十分肯定和赞扬。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和东方卫视等媒体也对演出高度关注,第一时间进行报道。沪剧《邓世昌》创排两年来演出90余场,并四次应邀进京演出,屡获赞誉。这证明了一出优秀的剧目完全可以突破语言的障碍,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共鸣,经久不衰。

1月7日上午,由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主办,上海沪剧院承办的“原创大型沪剧《邓世昌》研讨会”在长安大戏院贵宾厅举行。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主持会议。来自中国戏剧界的专家学者季国平、薛若琳、崔伟、康式昭、王安奎、刘玉玲、安志强、刘彦君、王馗、赓继华、范小宁、罗松、王春梅等出席研讨会,就沪剧《邓世昌》的艺术成就展开深入研讨。虽然不少专家已不是第一次观看该剧,但两年来不断打磨提升后的《邓世昌》却给专家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剧感受,为沪剧院潜心打造精品的举动深受感动。

季国平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真是一部非常令人感动的好戏,这两年沪剧《邓世昌》经过很大的改动,确实很好看也很动人。这个戏符合当今的国际形势,应该多到军营演,多给年轻人看,不仅是一种正能量,也能激发他们爱国之心,非常有价值。这个戏比以前明显有很大的进步,整个舞台呈现相当好,给人壮烈的感觉,特别是军舰最后冲撞处理很壮观,整个戏处理呈现很好,让我们对上海沪剧院刮目相看。

薛若琳 中国剧协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副院长

沪剧《邓世昌》个戏非常厚重但不沉重,它呼唤的是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同时也响应了国家提出的“强军战略”。这部戏把历史的真实性和真实感刻画的很好,很阳刚,这对沪剧剧种的建设十分有帮助。

崔伟 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

今天我看沪剧《邓世昌》,感觉到对甲午海战这段历史的思考远远超越了五六十年代的作品。沪剧院选择这样的题材及舞台艺术的整体呈现,和一群男演员们出色成功的人物塑造是一次沪剧的革命。

康式昭 文化部原政策法规司司长

这次看比上次看我觉得印象更深刻,舞台呈现更新更震撼。我感到这个戏是一曲高扬民族气节的正气歌,一幅震撼人心的反思图,一出吴侬软语壮阳刚的沪剧佳作。

王安奎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

这部戏我看过也不止一次,这次看我觉得提高很大,舞台处理和表演都好,既体现了历史又体现了现代精神。这部戏一方面要体现真实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在表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写人物。我觉得从这部作品来看,编剧、导演、演员,都让我看到了对历史人物深刻的理解和同情。

刘玉玲 著名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二度梅花奖获得者

这部戏对观众、对民族英雄是一个交待,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感恩真正的民族英雄。任何一个有良心的观众都会在思想上、灵魂上受到震撼。我看过两次了,每次都感到震撼,可以说每次都受到了教育。

安志强《中国戏剧》杂志原副主编

我觉得朱俭、李建华等几位演员是非常好的,阳刚之气表现的很好,在沪剧中很难得,气质、整体舞台协调都非常好。茅善玉的金嗓子、女性柔情为这部戏增加了色彩,温馨的色彩。虽然她的戏不多,但戏份很重,是邓世昌的精神支撑。这部戏演得很有人情味。

刘彦君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

沪剧《邓世昌》突破了原本沪剧的印象,说明主旋律也是有观众的,观众也是爱看的。这部戏所捕捉的当代精神是能够提升当代人心中的民族精神家国情怀,人物形象上塑造非常成功,每一个人都给人非常深的印象,我们编剧有功力,在人物塑造上有办法的。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比比皆是,对情节的编织非常见功力。

王馗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

这次看的感受和之前完全不一样,尤其是一开场舞台的设置,让我感觉像在看电影,我觉得这融合了现代的审美在里面。这部戏除了视觉印象外,在文本和舞台表现中的家国情怀、英雄气概、英雄精神也十分让人震撼。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邓世昌在里面的一句台词:“逆风独行去寻找光明。”以当时还是基层小人物的邓世昌立誓言展现英雄魅力,这样的审美视觉很独特。

赓继华《中国戏剧》杂志主编

第一次看不是特别满意,但是我很高兴的是,沪剧院不断重新加工,使这部戏有了新的面貌,而且剧本上做了很大挑战,有了时代的情怀。上海沪剧院是沪剧的旗舰,人才济济,演这出戏证明剧种在成长。

范小宁《剧本》杂志主编

以前我们印象深刻的是李默然老师演绎的《甲午风云》邓世昌这一英雄形象,那时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到今天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前进了,时代发展了,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段历史,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个戏会引起老百姓更多的关注。

罗松《戏剧年鉴》主编

现在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阶段,沪剧《邓世昌》的诞生是站在时代高度对时代积极呼应。通过人物不同性格、不同追求,来反映这个时代特殊的历史环境,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个戏文学性、艺术性都非常强,体现历史感、厚重感。希望这个戏成为新时期的经典保留剧目。

2017年是建军90周年,上海沪剧院将带着沪剧《邓世昌》沿着国家的海岸线巡演,走进军营、走向基层,并应邀于2017年4月到宝岛台湾演出。希望观众通过这部戏与历史对话,礼赞英雄。同时也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沪剧,让“上海的声音”源远流长。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