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不久的松江区第一家街镇老年协会戏曲沙龙——新桥镇新声戏曲沙龙,在新桥影剧场举行了社区巡演的首场演出。
经历了三、四个月的筹备期,这个由20名左右演员和演奏人员组成的沙龙,近期已经排练了一批沪剧折子戏为主的节目,本月至7月,他们将完成全部30场巡演任务中的一半,分赴各居委社区巡演;另外一半的演出任务将在敬老月期间继续送戏到社区、敬老院等。
新桥镇在松江区内也是一个有着较好沪剧基础的地区,早在解放初,乡工会主席乔国梁就发动40名文艺爱好者,组建工会文艺组、文工团,先后排演《白毛女》、《生死仇》、《打开了枷锁》、《活阎王》、《战士在故乡》、《好妈妈》等大型沪剧,配合土改、《婚姻法》、抗美援朝运动,送戏下乡到各村演出,很受欢迎。
1958年10月18日,成立新桥公社文工团,在县委宣传部、文化馆的指导下,在公社宣传部门支持下,除排练、移植传统剧目外,还自编自演现代戏、歌舞、曲艺,其中沪剧传统戏《红莲告状》、《陆雅臣》、《秋海棠》;沪剧现代戏《王孝和》、《女单帮》、《母亲》、《红色的种子》等30多台节目。每年元旦、国庆、春节期间都要在镇上演出3~4天,并轮流到各大队演出1~2场,共演出200多场次,观众10多万人次。同时还巡回到上海县马桥、莘庄公社、金山县枫围公社、浙江嘉善县的苍河公社演出,受到了当地观众的欢迎。
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立了乡文艺工厂,排演过移植改编的《庵堂枪声》、现代大型沪剧《戆大姻缘》,在新桥影剧院招待公演多场,场场爆满。1984年4月1日自名“新桥沪剧团”,《戆大姻缘》剧组外出到本县的泖港、新五,金山县朱行、新农、廊下、吕行、徐行、金卫,奉贤县胡桥等乡演出,多次票房爆满,要求加演。剧团还多次参加县文艺汇演,先后分别到张泽、叶榭、泗泾、九亭等乡交流演出。
而今,新声戏曲沙龙中80-90%的成员当年都在文艺工厂待过。今天他们演出了《罗汉钱——夫妻相商、相亲》、《借黄糠——放水墩》、《芦荡火种——智斗》、《庵堂相会——拷红》以及《大雷雨——花园会》等折子,受到了戏迷们的交口称赞。当听说明天还要演出时,不少观众马上表示还将来看。
《罗汉钱——夫妻相商》
《罗汉钱——相亲》
《借黄糠——放水墩》
《芦荡火种——智斗》
《庵堂相会——拷红》
《大雷雨——花园会》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