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斗云、金箍棒、火眼金睛、七十二变……猜猜我是谁?哈!俺乃大闹天宫、花果山水帘洞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在京剧的世界里,我可是个特别的存在!以我为主要人物,诞生出了“猴戏”这样一个武戏的重要分支。猴戏集中了武戏的翻、打、跌、扑、舞等各种技巧身段,而且因为猴戏的热闹性、游戏性、谐趣性,广受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儿童的欢迎,我也以长盛不衰的姿态,吸引了庞大粉丝群。

福建民间信仰大圣文化,福建与京剧猴戏同样有着深厚的渊源。早在1981年,福建京剧院就将神话剧《真假美猴王》搬上舞台,引起轰动。2018年,京剧电影《大闹天宫》落地福建,由福建京剧院负责排演、福建电影制片厂负责拍摄。在今年福建京剧院70周年院庆系列展演活动中,舞台版《大闹天宫》又在一场场的展演中,收获了戏迷和观众们的叫好,孙悟空的扮演者也成为京剧界当之无愧的“网红”。

李哲: 艺术面前要对自己狠一点

2018年6月,京剧电影《大闹天宫》在福建拍摄,它也是京剧电影工程前两批20部中的唯一一部武戏。

作为京剧武戏的代表作之一,电影《大闹天宫》开拍之初就备受全国京剧界和戏迷观众的期待,上映后社会反响热烈。影片合理运用了一些现代电影的CG、动画和电影拍摄技巧等影视高科技来整体提升电影的观赏度,放大京剧武戏的高难度技巧,加强视觉冲击,观看性大大提升。

影片的灵魂角色“孙悟空”并不是由一名演员来扮演,而是由中央戏剧学院的王璐、福建京剧院的李哲、北京京剧院的魏学雷和詹磊等四名青年武生演员主演不同场次。四名精英“孙悟空”扎戏,也成为该片的一大亮点。

李哲是四位主演中唯一一位福建本土演员。作为福建京剧院演员,“地主”李哲的主要戏份是“偷桃—盗丹—南天门”,但这几段平时滚瓜烂熟的戏,进了熟悉的剧场,却得重新练习。李哲之前学的,是李盛斌先生的流派,属于相对比较传统的风格。但此次拍摄根据专家和导演组的要求,要统一为京剧大师李少春当年的舞台风格。

李哲表演的这一折近乎独角戏,没有什么对打、跟头,大部分时间靠做功即表演技巧来表现猴王的性情,要压得住台,又不能过火。再加上电影镜头放大了演员的面部表情、动作,对唱念、节奏感要求都极高,拍摄中更是不允许有一点闪失。为了更加凸显猴王的性格和形象,让猴戏更灵动,李哲在做表(即扮相)身段上则打破了武生一贯魁梧、挺立、高大的身段功架,将猴的形态很好地表现出来,在形似中更注重神似。

“孙悟空,大家太熟悉了。大家越是熟悉,表演的压力就越大。”“偷桃盗丹”的桥段,几乎所有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武戏里都有。不仅剧组里的“小猴子”随口能唱,懂行的戏迷更是一看就能瞧出破绽。李哲把这次出演看作自己的全新改变,他说,那就对自己狠一点,再狠一点。前期准备加上正式排演的三个月,他身上的药膏如影随形。

“四位‘孙悟空’飙戏,大家心里自然会有比较。不过我们不争第一,而是专注于把角色塑造好,和前面部分的‘猴王’连贯,让观众不会有跳跃感。”李哲直言,影片出来以后,自己一直不敢看。“艺无止境,如果重新拍一次,我相信我可以做得更好。”李哲说。

京剧《大闹天宫》剧照

时增帅: 武丑也能惊艳全场

舞台版《大闹天宫》整场演出时间为两小时十分钟,其中有一半是武戏。在众多优秀剧目展演中,《大闹天宫》是最热闹、最具人气的一出戏,尤其受孩子们欢迎。它由武戏贯穿,具有喜剧风格,剧中角色的情绪表现活泼爽快,武戏与猴性完美契合,唱念做打、翻打扑跌伴着锣鼓声声,显得十分热闹而富有生趣。

舞台版《大闹天宫》里的孙悟空是由李哲和时增帅分别饰演上、下两部分。时增帅是国家二级演员,工武丑,是福建京剧院的后起之秀。他的表演以打斗为主,以轻、快、飘、小的特点来展现猴王的轻快灵巧和活泼顽皮。

今年3月份的一场演出,让时增帅印象深刻。这是他唯一一次一个人扮演孙悟空,唱下整场戏。

临近演出时,李哲因家中有急事无法赴外地演出,导演安排时增帅来临时顶替,也就是说,这场演出,孙悟空一角必须由时增帅一个人来饰演。一场戏既要唱又要有高难度的打斗,这对演员的武打基本功、演技、体力都是相当大的考验。而且李哲是武生,时增帅是武丑,都说隔行如隔山。导演李幼斌根据时增帅的特点,重新排了戏,对上半部分的戏进行了一些调整。尽管做了些许调整,但短时间内学会武生的戏,仍是个不小的挑战。

“只能把自己归零,静下心来学。”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时增帅每天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没日没夜地练习与对戏,在一星期内将“把子”(即武打)和文戏练得滚瓜烂熟。功夫不负有心人,时增帅凭借扎实的艺术功底,为观众们呈现了一个活灵活现、能打会斗的齐天大圣,赢得了满堂彩。

“孙悟空”背后的汗水和付出

武戏是戏曲舞台不可或缺的“半壁江山”,它巧妙地将力量与美感糅合在一起,演绎出独特的“精、气、神”。一出好戏的背后,是演员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坚持与付出,武戏更是如此。武戏演员的艰苦和付出,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我们行业有句话叫:‘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同行知道,三天不练观众知道。’确实是这样。”和许多武戏演员一样,时增帅10岁开始进入艺校学京剧。十多年来,两三个小时的练功是时增帅每天的必修课。

“武戏演员,身上都是伤病。”今年39岁的李哲是福建京剧院年纪最大的一线武戏演员。他说,武戏演员吃的苦、受的罪,真的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常说打上绷带能上场的伤,就算是小伤。还真是这样,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伤病。”李哲说,他算是武戏演员里比较幸运的,拿了奖、评了职称,但大多数武戏演员常年都默默坚守在最基层,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心血。作为配演演员,他们往往需要参与每一场戏的排练、演出,工作量和压力都十分巨大。而且武戏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再加上常年受伤病困扰,武戏演员的职业生涯十分短暂。

“我们希望大家能够关注京剧的武戏演员,能够体会到他们背后的艰辛与付出。”李哲说京剧武戏亟待振兴,希望更多武戏的传统剧目重新走上舞台,走进观众心里。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