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启,男,秦腔丑角。陕西户县人。
与米新洪同在陕西新汉社学戏,拜的也是同一师傅。1956年,人到中年的他,跟随米新洪带的剧团从陕西来到天水后,就一直活跃在秦腔舞台上。
由于他在年轻时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因而在生、净、旦、丑等行当中,既能担纲主角挑大梁,更乐于接受配角甚至跑龙套。特别是演武戏,功夫了得。他声嗓好,所以扮演“净角”也是他的一绝。如他在神话秦腔戏《黄河阵》里扮演的燃灯,就曾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由于他在练功时腰部受伤,就专工丑角戏,这也使他的秦腔表演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他一生中扮演了四五十个不同性格,不同形象的秦腔丑角人物,几乎每演必成功。最能体现他秦腔表演丑角艺术形象的代表作是《拾黄金》里的流浪汉胡来、《拾玉镯》里的刘媒婆、《柜中缘》里的淘气、《八件衣》里的花子任义、《看女》里的“柳不够”、《小姑贤》里的姚氏、《捉鹌鹑》里的刘老三等。
他的表演风趣、幽默、细腻、含蓄,塑造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如他在《小姑贤》里扮演的姚氏,既不待见儿媳,又非常宠爱自己的闺女。同一碗饭,儿媳端来,“她”嫌少盐缺醋;女儿端来,“她”就吃得喷香。儿媳扫院子,“她”说是“给老爷画胡子呢”。女儿一扫帚未动又叫去看时,“她”夸女儿扫得好,“能晾搅团”!把一个私心缠夹,宠女嫌媳的封建婆婆演绎得活灵活现。“她”在这出戏中,运用的台词“给老爷画胡子”、“能晾搅团”,完全来源于地方的方言土语。赵新启为了将自己在舞台上的人物角色扮演得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前往田间地头、村民院落,或城乡间闲聊闲谝的人群中,认真听取人家的“高谈阔论,东长西短”,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提炼、积累了许多丰富、诙谐、风趣、幽默的戏剧语言。
赵新启在丑角表演艺术中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在舞台上,力避以往丑角演员为哗众取宠、博人一笑,而不惜借用低级趣味、甚至是污言秽语的言辞,而是在现实主义表演方法内,尽量力求人物性格化。在化俗为雅之中体现精深的哲理,使戏剧丑角人物的表演,让观众在轻松快乐中得到启发与教益。赵新启在舞台上对扮演小丑、公子丑、背搭子丑,以及与花旦配演媒旦、丑旦之类的角色都很成功。尤以小丑、媒旦、丑旦最为见长。
他平时很重视生活积累,重视观察社会各阶层不同人物的音容笑貌与神态举止,以此来启发自己的创作灵感。他在代表作《小姑贤》中扮演的姚氏,就与其他同行的表演有很大的不同。那迈门槛的抬腿、手势、走姿,既富于艺术的夸张,又具有生活的真实。他装扮的姚氏的“小三角眼”、“三角眉”,在台上一亮相,就很有看点,而且眼中有神,动中有情,不由得观众不笑。
出生:1921年,农历辛酉年
人物分类
秦腔 丑行演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