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玲,女,秦腔闺门旦。
从艺40余年,在秦腔闺门旦行当中独树一帜,她塑造的《玉堂春》中的苏三、《探窑》中的王宝钏、《红珊瑚》中的珊妹、《孟丽君》中的孟丽君等艺术形象,各个性格鲜明,活灵活现。早在1958年,年仅18岁的她就主演了秦腔史上第一部电影《火焰驹》,成功的塑造了黄桂英这一角色,从而蜚声剧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角。世称“(小)肖派”。
肖玉玲唱腔明丽响亮,淡雅清新,表演细腻、传神、楚楚动人。她的表演艺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扬长避短,假声运用锦上添花。客观的说,肖玉玲的嗓音条件并不好,但她能很好的运用假声弥补她高音区的不足,这样,她的音域反而更加宽广,这在秦腔界应该说是第一人。在她的唱腔中,很多唱段她能自如的游刃3、4个八度,时而耸入云霄,时而钻如海底,给人以开拓意境、心旷神怡的感觉,而且她的假声宽、厚、实,没有虚晃之感,所以演唱中更加通透、明亮。假声运用中她又发挥自己鼻腔共鸣的优势,使整个唱腔韵味更加醇厚,尤其是她的苦音唱腔给人以如泣如诉的艺术享受。
二、吐字清晰,讲究“吐、咬、归、收”。应该说肖玉玲是秦腔界唯一一位在吐字上下功夫的演员,因为她的吐字不光是清楚,而且她在行腔时还注意咬字、收音和归韵,例如玉堂春的春字他先唱出声母“CH”再慢慢吐出“韵母”UN“,这在京剧界可能是每一个演员都必须做的,可在秦腔界可是不多见的。她的行腔都是字随腔转,字正腔圆,不光是唱腔,她的道白如《探窑》中的:”母亲呀!母亲……“,《玉堂春》会审中苏三的“苏三参见三位督天大人”等都很好的体现了她吐字的功力。她还很注意唱腔辙口的运用,她将传统剧《探窑》中的唱腔的“壬辰”辙改成从头到尾的“言前”辙,既让唱词很富文学性,又容易演唱,这段她后期的代表做已经广泛的被青年演员和业余爱好者传唱。
三、气息饱满,节奏缓急得当。唱过肖派的演员没有不佩服肖老师气息的运用是一绝,她的气息不是一日之功。比如探窑中“老娘请坐听儿言”一句中的儿和言,都是一个很长的腔,而且行腔中又有3个八度的起伏,所以气息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我曾非常认真的听过这段,但是她的气口在哪儿,我一直没有听出来,也许她就是一口气唱下来的,要么是偷气,但是没有任何痕迹,所以气息饱满流畅是她的一大特点,另外,肖派唱腔中的节奏变换是非常鲜明的特点,她的慢板慢的缠绵悱恻,她的快板快的如同沙锅炒豆,尤其是她的快板,如《三堂会审》中,她吐字清晰、明快。字字逼人,声声送耳,犹如雨打芭蕉一般,给人以一泻千里,酣畅淋漓的感觉。
四、紧贴剧情,演活人物。除了上述三个特点以外,肖派艺术刻画人物的功力也是非常深厚的,她塑造的不同人物她都能作到一人一面,苏三是烟花女子,黄桂英是大家闺秀、王宝钏是相府千金、珊妹是鱼家女子,她都区分的非常明显,把握的非常准确,在《探窑》一剧中,她一改传统穿黑褶子的装扮,她改穿淡紫褶子,巴巾包头,既避免了下场《赶坡》也穿黑褶子的重复,又很好的体现了这位相府千金虽身居寒窑,但仍是美貌动人,由于思念丈夫忧虑成疾的痛苦心情,刚一上场,还没开腔,就让观众入了戏,这就是艺术家对艺术的精湛诠释。
肖玉玲在舞台实践中还不断的向其他剧种学习,她的《玉堂春》一剧好多地方可以找到京剧的影子,但又是原汁原味的秦声秦韵,她是秦腔声腔艺术发展和开拓的一位改革家,是秦腔表演艺术的实践家。
2017年在陕西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79岁。
出生:1939年12月,农历己卯年
逝世:2017年4月21日,农历丁酉年三月廿五日,7时
人物分类
秦腔 旦行演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