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京津冀地区非遗曲艺人才培养与合作,落实《京津冀三地文化人才交流与合作框架协议》,繁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三地曲艺人才交流、共享机制,6月7日,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庞微、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副局长徐恒秋、河北省文化厅副巡视员梁扉在天津签署《京津冀非遗曲艺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宣告京津冀非遗曲艺人才培训基地成立。
就在举办签约仪式的3天前,6月4日,京津冀非遗曲艺人才培训基地首期鼓曲培训班提前开班,来自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45名鼓曲从业者成为学员,并将作为志愿者全程参与全国非遗曲艺周的相关活动。在未来的一周内,他们将把在全国非遗曲艺周的观摩体会及基层演出经验融入鼓曲学习中。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天津作为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主场活动“全国非遗曲艺周”的承办地,是我国北方曲艺重镇,也是北方曲艺名家的荟萃之地。京津冀非遗曲艺人才培训基地将充分利用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原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的科研教育资源,以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为依托,开展广泛深入合作,振兴发展京津冀曲艺类非遗。
作为京津冀非遗曲艺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京津冀将研究制定京津冀非遗曲艺人才发展规划,确定培养重点和发展方向,实施人才系统培训工程。基地将借助京津冀三地优秀师资资源,面向三地统一招生,每年举办两期京津冀非遗曲艺传承人研修研习培训班,并结合三地需求举办不同曲艺门类和不同主题的专题培训班。学员将和包括相声表演艺术家田立禾、京韵大鼓表演艺术家刘春爱在内的众多曲艺大家面对面交流,全面学习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依据《京津冀非遗曲艺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北京市文化局、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和河北省文化厅还将在曲艺人才资源库和曲艺档案数据库建设、作品创作交流、曲艺理论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以多种举措实现曲艺人才、作品、活动的共建共享。
“在非遗的保护和活态传承过程中,传承人的培养至关重要。”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非遗保护处处长李茁表示,京津冀三地在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项目的基础上打造京津冀非遗曲艺人才培训基地,将有助于三地建立常态化的合作交流机制,促进京津冀地区非遗曲艺人才的培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习记者 赵若姝)
(摘自 《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