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报刊上有些谈北京掌故的文字,常常误解旧日遗留下来的语言,例如:"东富西贵"这个词,被误解为:清代北京凡有钱的人都住在东城,而王公贵族和大官都住在西城。又例如:"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被误解为清代北京官员们住大宅院生活状况的描述。

真实情况是这样的,清初摄政王多尔衮令旨:内城居住的汉人一律迁居南城,即正阳崇文宣武三门以外、永定左安右安三门以内地区。内城定为八旗人居住地区,包括北城和东西城,从北往南分东西左右翼,所以王公府邸和品官第宅平均分布在内城,根本不存在什么"东富西贵"的区别。西城固然有不少王公府邸和品官第宅,但东城何尝没有呢?即以现存的建筑物和人所共知的遗址而言,在东城范围随手就可以举出若干实例,如:睿亲王府,多尔衮生前的王府在南池子玛哈噶喇庙,他的后代在乾隆年间赐新府在外交部街。豫亲王府,即现在的协和医院,豫王多铎曾任大元帅,所以地名叫帅府胡同。怡亲王府,在东安市场之东的冰碴胡同,等等。

所以"东富西贵"不是指东城和西城,是指外城汉人居住区域而言。清代汉人一二品大员中少数有内廷差事的在内城居住以外,绝大多数汉人官员都集中在宣武门外居住。另外各省府州县在京为接待进京会试举人设立的会馆也集中在宣南地区,换句话就是说:"士大夫"集中的地区当然属于贵的阶层。宣南地区在外城属于西半部。而东半部是工商业者集中的地区,各行业的行会组织也集中在外城的东半部。当然士大夫和工商业者在各自范围内都有贫有富,但在当时的社会中商人无论多么富总是属于富而不贵的地位。因此当时对汉人居住地区南城产生了"东富西贵"的话。

关于"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实际上并不是北京官员们的住宅,而是指外城汉人居住区域一部分富而不贵的人家而言。这些人家是六部的书吏,俗称"书办",父传子辈辈当书吏,家庭生活很富裕,他们不是官,自己虽有钱盖房但不能盖大门,在小门内照壁前摆四盆石榴,一个大鱼缸,缸内种些藕、蒲棒等等,而官员们的住宅大门内照壁上悬挂官衔牌,所以照壁前不摆任何东西成为体制。书吏不是官但生活很优裕,在门内摆鱼缸石榴来点缀装饰成为这样类型人家的风尚。由于家道殷实所以有条件请家庭教师,到夏天在院中搭起天棚遮阳,胖使女胖狗也是生活富裕的标志。 《人民日报海外版》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