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是中国话剧的第一品牌,多年来人们都把人艺的话剧视为中国话剧水平的代表和标志。因此人艺的一举一动就特别受人关注,尤其是受热爱话剧的人们关注。
最近人艺的焦点是即将推出的《蔡文姬》,除了出演该剧的诸位大腕,还有一个细节并没有被忽视,那就是演出票价悄悄地上涨了,最低票价从以往的60元左右涨到80元,而且据说80元的票子其实很少,因此它多少有点象征性的意思,再往上票价一跃就到了140元。说涨价引起了强烈反响恐怕有点夸张,但是涨价引发了一些话剧迷的不满,却是实情。
按说人艺的戏也不是不能卖高价,但是高价本身毕竟还有值得商榷之处。好像就在几年前,话剧界还在绞尽脑汁想着用什么办法吸引观众,低价啦、学生专场啦,甚至送票啦,什么招儿狠用什么招;现在气候刚有点变暖,一不小心票价就涨了上去。难道话剧的冬天真的已经过去了?
现在的话剧市场确实不复当年凄凉了,不过我还要提醒诸位,话剧重新有了观众,并不完全是由于话剧本身的原因。近年里一些新锐导演刻意将话剧包装成一种时尚,多少招惹了一些时尚男女,因此话剧观众里相当一部分并不完全是由于喜欢话剧才进剧场。而这部分观众是多变的,话剧要想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还是需要努力营造自己更为稳定的观众群。可惜由于历史的原因,与话剧有着天然联系的那个观众群体,恰巧是一个不那么富裕的群体,也是很难整天玩时髦的群体。在这个意义上说,国外引进的一流艺术团体可以卖高票价,国内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卖高票价,惟有话剧,恐怕应该克制一下攀比心理,多少考虑考虑如何培养自己的观众群;除了赚眼前的钱,还应该想着未来的钱。中国的话剧刚刚从低谷走出来,人艺马上就好了伤疤忘了疼,地里刚长出青苗就用上了收割机,是不是也忒勤奋了点?
我真怀念那些看得起话剧的日子,我真不愿意话剧终于变成生活中的一份记忆。而假如连人艺也不为我们这些痴迷话剧的观众着想,那么话剧离变成记忆也就不再遥远,即使鼎鼎大名的人艺也不能幸免。 《北京青年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