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包公的脸是棕色的,中年包公的脸黑白分明,张飞有一双“熊猫眼”,余洪的脸上有一条吐着信子的蛇,鸟王的头上有一个太极图案……翻开刚刚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正字戏脸谱》一书,130个造型夸张又极具表现力的脸谱将正字戏中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又与其他剧种中相同人物的脸谱有着鲜明的区别。
正字戏又称正音戏,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有2600个传统剧目,大多是宋元南戏名剧,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漫长的岁月中,正字戏脸谱逐渐孕育成熟,共有200多个,造型大胆、夸张又讲究章法,将线、色、形按照一定比例、方法,组成图案造型。
“正字戏的脸谱很特别。”该书的主要编者、国家级非遗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彭美英说,脸谱是一门艺术,是正字戏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正字戏传统剧目中的人物如关羽、张飞、廖化等人的脸谱各有特色,有人认为张飞的脸谱黑不溜秋,但细看起来非常美。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懂脸谱和喜欢脸谱的人越来越少,一些脸谱甚至已经失传。一个刘姓师傅给彭美英留下了很多脸谱,但其中一部分被人借走,至今下落不明,十分可惜。
“这些精美的脸谱都是正字戏老艺人在纸上描画后一代代传下来的,千万别失传了。”彭美英说。要画好一个脸谱,需要掌握美术和人体脸部结构方面的知识。“年轻演员的知识水平和舞台经验不足,如果我不把脸谱整理出来,怕以后没人做这件事。”她说。
幸好,近年来,陆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陆丰市委宣传部探索出了一条抢救、活态保护和传承发展正字戏的路子。自2007年开始,陆丰市委宣传部实施了陆丰正字戏、皮影戏整理工程,作为永久保存和研究并活态传承民间艺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举措。在这样的背景下,彭美英决定把正字戏脸谱整理后结集出版。
对正字戏脸谱的整理既是继承,也是创新。整理的脸谱多为老艺人传承下来的,也有一些是彭美英和徒弟收藏的剧照和脸谱画。彭美英照着这些素材进行描摹,交由黄贤嘉在电脑上制图,又在打印出来的脸谱上一遍又一遍地修改。但是,传下来的脸谱比较模糊,没有上色,也没有勾边线,一些人物的面部结构不成比例,不能充分反映剧种人物的性格。于是,彭美英根据师辈的传授和多年的舞台实践,对一些脸谱进行修改和完善。
例如在老艺人流传下来的中年包公脸谱中,只使用了黑白两种颜色,以表示包公黑白分明、铁面无私。但是脸谱中五官比例不协调,包公的额头不宽,眼睛较小,鼻子和下巴较短,无法体现中年包公的威严。于是,彭美英按照额头、鼻子、下巴各占面部1/3的比例标准,对脸谱中包公的额头进行了扩宽,将鼻子和下巴拉长,修改后的包公更符合他的相爷身份。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彭美英对艺术的态度十分严谨,因此,脸谱经常改了又改,直到满意为止。130个脸谱花了他们三年的时间,一个脸谱至少要用一个星期的时间。为了尽快完工,已是古稀之年的彭美英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到凌晨两三点是常有的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由彭美英、黄贤嘉、吴国亮、庄良炉4人合作的《正字戏脸谱》一书顺利出版。彭美英高兴地说,这本书就像教科书一样,青年演员演什么角色,该怎么化妆,只要翻看这本书,照着画就行了。
“正字戏的脸谱有很多像动物。”彭美英说。例如,为了体现出张飞的性格特征,老艺人在脸谱上画上了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十分夸张,看起来就像一只大熊猫;为了表现鸟王是林中之王,脸谱以绿色为主色调,眼睛涂上了红色,额头画了一个太极;为了表现余洪的奸邪,脸谱上画了一条蛇,吐着猩红的信子。遗憾的是,部分脸谱虽在,但承载这些剧中人物的剧目已难见到。
“脸谱是前辈艺人的聪慧才智,我们不过是修修补补将其传承下去罢了。”彭美英谦虚地说。这是彭美英继《正字戏》和《南戏遗响——正字戏》后,出版的第三本书。不过,她并不满足,她还想写正字戏的声腔、表演、剧本,写成一套完整的正字戏丛书。目前,正字戏音乐声腔的初稿已经写完,预计明年即可出版。接下来,她还打算对《正字戏》一书再次进行修改完善,尽快出版该书的第三版。(驻广东记者/谭志红 通讯员/余润滨)
(摘自 《中国文化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