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嵊州越剧艺校第三届传承班自编、自导、自演,并由汪世瑜担任总导演,亲自指导的新编越剧神话剧《许仙》在嵊州公演。许仙的扮演者王肖龙以醇厚隽永的尹派唱腔和富有张力的表演赢得了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王肖龙,00后,嵊州越剧艺术学校越剧流派传承班学生,是一位美丽清秀的女孩。她主攻尹派,学戏已有9年。2017年7月,她斩获“新松计划”青年戏曲演员大赛学生组一等奖第一名;去年8月,又入围第三届全国“梨花杯”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

“19岁,后生可畏。”汪世瑜这样评价王肖龙。

耐学之苦 得学之乐

一袭长衫,一双高靴,一把折扇,早上9时,记者和汪世瑜走进排练厅时,王肖龙已经独自一人对着一窗春色,走了两遍戏。排的是越剧新编折子戏《牡丹亭·醉画》,移植自昆曲《牡丹亭》的《拾画叫画》一折,王肖龙排练这出戏,已经四年。

“我那滴滴亲亲的姐姐啊”——一句念白留有昆曲韵味,“花间无以比风流”——紧接着一段尹派唱腔醇厚婉转……从一开始的紧张,到慢慢松弛,再到后面的酣畅淋漓,一个又憨又俊的柳梦梅就这样被演“活”了。王肖龙拂下水袖,走到汪老前,毕恭毕敬地鞠了个躬,脸上挂满了汗珠子。

“刚才出场的眼神没抓好。在舞台上,眼神一定要专注、准确,才能将人物的性格和情感传递给观众。”汪老点评说,随后又一段段分解,一个动作一个表情给王肖龙抠戏。4年前,汪老看中了王肖龙这棵苗子,开始手把手教她这出戏。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一出折子戏,得到真传并不容易。

2011年,11岁的王肖龙考入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小梅花班就读,6年后考进该校传承班,一直与越剧身心相依。一路相伴的,除了袅袅清音,还有一个“苦”字。

“刚开始很想放弃,11岁才开始练功年纪相对比较大,而且我骨头也硬。”王肖龙回忆说,“当时最怕上腿毯课,勾脚、压腿、横叉、竖叉,练功房一待就是一整天。一开始压腿难,往往需要两位男老师帮忙按着左右腿往下压,撕心裂肺地疼。”

因为没有一点越剧基础,肢体也不太协调,王肖龙一直认为自己天赋不够,唯有下苦功。“别人睡觉时,她在被窝里背剧本;别人出去玩,她留在练功房练习;为了找到头腔共鸣,她还时常在寝室卫生间练声。”在班长兼室友田园园的眼里,王肖龙的刻苦有点“过分”了。

王肖龙记得,进戏校那天起,老师就教她们训练眼神。俊俏的眼神、憨厚的眼神,高兴时的眼神、生病时的眼神,静的眼神、动的眼神……眼神的表现力靠天赋亦靠努力,王肖龙一得空就对着镜子练习。练专注,她长时间盯一个目标,几个小时下来酸痛流泪也丝毫不动;练灵活,她每天睁眼就指挥眼睛各种转动,在校园里用眼睛追着鸟追着蝴蝶看。

学戏9年,王肖龙下的苦工渐渐沉淀发酵,开始芬芳。春光透进窗户,将墙上“耐学之苦,得学之乐”八个大字照得亮堂。

人生殊遇 戏比天大

台上,从跺步、踢褶子到甩发、抢背、舞水袖,王肖龙将一串动作舞得行云流水;台下,评委观众,一片喝彩。

这是2017年“新松计划”全省青年戏曲演员大赛复赛现场的一幕。越剧文武兼备的戏历来不多,《周仁哭坟》是一出典型,不仅要武功到家,还要演绎拿捏好周仁在其妻坟前哭诉冤屈的情绪。

选择这一出折子戏,对王肖龙而言,是一个挑战。戏曲界“尚武”,“比武”是不同剧种之间的较量,是与同行比,更是与自己比。王肖龙想挑战从未演过的文武戏,对着蔡浙飞老师的专场视频自学了两星期,赛前又找到蔡老师抠了一天半的戏,就上台了。

当晚的复赛,很少有人发现王肖龙悄悄拿掉了一个“双腿跳跪”的动作。初赛彩排时,王肖龙太想表现自己,一个“双腿跳跪”下去,膝盖一阵撕裂地痛,整个人无法动弹。到医院一检查,半月板撕裂。

“爸爸妈妈都很心疼,坚决不让我参加复赛了。但我想,这次比赛不仅代表个人,也代表越剧这一剧种,必须坚持下去。”最终,王肖龙以B组(非职业组)最高分,斩获一等奖。

梨园行常说“戏比天大”。“戏比天大”,是寂寞坚持、炽热守候;是细磨慢磨、艰辛付出。前辈艺术家如是,小辈何尝不是如此。

到现在为止,王肖龙的半月板还没有完全愈合,自己每周都要去医院做一次理疗,但她还是坚持走上舞台。

田园园学的是花旦,与王肖龙是多年的台上“佳偶”。

“别看我们台上配合得相当默契,台下其实经常’吵架’。”田园园告诉记者,自己和王肖龙一起学戏9年,搭档6年,围绕着戏“争吵”是常事。“别看她看上去一副好说话的样子,一涉及戏,比谁都较真。有时候我俩谁都不服软,就看观众最能接受什么形式,我们就按照哪种形式演。”

“也许不是我选择了越剧,而是越剧选择了我。”去年8月,王肖龙入围第三届全国“梨花杯”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心生这样的感受。

越剧,如王肖龙所言,也许就是“缘分天成”,让她作为女儿身,又获男儿意,戏里戏外的非常经历,都是一场人生的殊遇。

传承之路 漫漫修远

与许多00后一样,王肖龙也追星,追的是“越剧第一女小生”——茅威涛。

12岁那年,王肖龙第一次进剧场看茅威涛的《西厢记》,年小看得懵懵懂懂,只觉得戏美人美,但心中却悄然埋下越剧的种子。

“王肖龙最会琢磨。”王肖龙的老师陈峰音告诉记者,“王肖龙平常会细细揣摩剧本、人物,碰到琢磨不透的地方,她就会跑来问我。”

戏曲界常说“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想获得传统戏曲的内在意蕴与艺术真谛,还得要有自己的心得。

今年3月,《许仙》进行了首演,王肖龙挑起了重担。这一版白蛇故事通过许仙的转变和醒悟来推动故事发展,通过许仙为爱献身来彰显人性的光辉,爱与情的伟大以及“报”与“还”的精神。

“我每天都在揣摩’许仙’这个人物。我逐渐理解,这样的改编,其实就是现代人对男人价值观的定义。一个有担当的男人,就是懂感恩、爱家庭、为了孩子和妻子能奉献一切的。”排练时,王肖龙将自己的理解化入戏中。

“我在越剧这些新尝试,更在这些年轻人身上,窥见了传统戏剧传承发展之光。”《许仙》执行导演、嵊州越剧艺校老师夏曙光说。

“我现在已经不是简单模仿,而是深入理解我所要扮演的角色,并努力融入角色。”王肖龙告诉记者,除了表演课,她在文化课上也一样精进,平时静下来就看看书。

今年6月,王肖龙即将从嵊州越剧艺校毕业,现在已进入嵊州市越剧保护传承中心(嵊州市越剧团)实习。越剧团在排新戏《蔡文姬》,她获得了一个跑龙套的角色,依旧认认真真地上场下场,心里喜滋滋的。“我订了一个五年期小目标——加强基本功训练,多去基层表演,尽我自己的能力去传承和发扬越剧文化。”

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如斯,百年不算长;红氍毹上,越剧薪火相传。如斯,百年不算短。王肖龙身后,是百年越剧的顾盼与思量,是传承与发扬的情之所钟。(记者/苗丽娜/孙良/吴一赞)

(摘自 《浙江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