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在“浙漾京城”2018浙江戏曲北京周的舞台上,由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参演的新编传统戏《高机与吴三春》和原创瓯剧《橘子红了》,带着几代瓯剧人的梦想和一代代瓯剧艺术家传承创新的奋斗成果华彩绽放,不仅给冬日的京城增添了一份火热与激情,更是让瓯剧和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成为媒体和观众赞许与关注的焦点。

继承创新,书写瓯剧新的时代华章

在浙江的乱弹腔系中,温州乱弹为多声腔剧种,以唱演乱弹腔为主,兼有高腔、昆腔、徽调、滩簧和时调等,全盛时期曾有众多的班社,且剧目丰富,名家辈出。1959年,温州乱弹改称为“瓯剧”,温州市瓯剧团则是当时成立的唯一的瓯剧国有专业艺术院团。经过几代艺术家60余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原温州市瓯剧团不仅发展成为集舞台演艺与理论研究为一体的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亦已成为浙江省地方剧种中发展状态良好、优秀剧目和优秀人才不断涌现、艺术整体实力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充满活跃度和生命力的艺术表演团体之一。

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秉承以剧为本、以舞台演艺为本的传统,相继创作排演和移植改编了许多传统剧目和新编历史剧,如《高机与吴三春》《杨门女将》《双金印》《东瓯王》《橘子红了》《白蛇传》等,荣获第七届文华新节目奖、全国地方戏评比展演优秀剧目奖、首届浙江文化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奖、浙江省第十二届戏剧节优秀新剧目奖等国家和省市戏曲艺术节大奖,不断以整体性舞台艺术的精美展现和深度表达,书写着属于瓯剧的新的重彩华章。

瓯剧作为地方小剧种,每年活跃于城镇乡村演出近200场。通过“文化走亲”等文化交流形式,《东瓯王》《高机与吴三春》《橘子红了》等一批瓯剧大戏和精品折子戏,不断展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都市的舞台上,让古老的艺术融入时代的发展,亮出了品牌,闯出了声势。近年来,瓯剧不仅走出温州、走向全国,更是唱响海内外,曾先后应邀赴美国、德国、西班牙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访问演出,为新时代瓯剧的未来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倾心培育,赋予瓯剧更强的生命力

经过一代代艺术家的倾心培育,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已经形成了以院长蔡晓秋、副院长方汝将为领军人物,以全院40余位国家一级、二级演职人员为核心的人才方阵。

一个剧种传承发展的关键取决于人才的数量是否充足、人才结构是否合理、人才素质是否优良、激发人才艺术创造力的机制是否健全。近年来,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采用多途径、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打造复合型优秀艺术人才团队入手,切实提升瓯剧发展的可持续性和整体实力,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如实施“名家传戏”工程,从剧目传承、舞台演艺、表演技法、心得感悟方面得到了昆曲名家的真传,拓展了艺术视野和审美境界,同时也提升了演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表演能力。2013年,方汝将获得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实现了瓯剧史上零的突破;2014年,蔡晓秋获得浙江省戏剧金桂奖,同年又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一生一旦,双星闪耀,共同成为当代瓯剧中坚一代的旗帜性人物。如今,他们正满怀豪情和自信地率领着剧团去再创属于瓯剧的成就与传奇。

与此同时,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还积极选送毛显造、钱文义、胡涛、蔡南正、叶玺等青年演职人员参加戏曲高端人才培训班和进修班,加强剧团艺术创作骨干力量的培养。2008年,由温州市文广新局与温州大学联合招收培养的瓯剧大专班,为瓯剧培养一批行当齐全、基本功扎实、文化素养较高的新生代传承力量。28名学员在9年的系统学习期间,相继创排了《杨门女将》《蝴蝶杯》《白蛇传》等近10本大戏,以及《扈家庄》《断桥》等30多出折子戏。在2017年浙江省文化厅主办的“新松计划”青年演员大奖赛上,7位演员一举夺得了一金、三银、三铜的优异成绩,获奖数列全省第二。一批被誉为瓯剧“新梦想”团队的新生代,正以他们光彩沁人、青春亮丽的艺术本色,让瓯剧展现出一派蓬勃生机的怡人景色。

迈上新征程,共筑瓯剧艺术的希望与未来

如何让已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瓯剧活在当代舞台上、活在动态的继承发展中,并努力让其既具有古典特质、民族风尚,又具有时代精神、时尚意味和广泛的社会参与性?近年来,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做了许多尝试和探索。

一是在注重舞台演艺的同时,注重瓯剧理论研究,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将一批老艺术家的作品作为珍贵资料加以整理保存,资助出版了瓯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李子敏撰写的《瓯剧史》《瓯剧音乐大全》《瓯剧艺术概论》,以及省级传承人翁墨珊撰写的《瓯剧语音》等专著,为瓯剧的传承保护和艺术创作保驾护航。二是以文创业为依托,多途径培养年轻“粉丝”。从2015年起,该院授权温州小鹿轻聆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推出瓯剧艺术衍生品,把瓯剧舞台人物形象打造成Q版造型,植入书签、收纳袋、靠垫、明信片等,在文化场所、时尚街区展示,通过淘宝网进行销售,并参加了2016年温州文博会、2017年深圳文博会,以文化创意的巧妙运用,为传统瓯剧注入时尚元素,也为瓯剧培养了一批年轻的铁杆“瓯粉”。三是以新媒体为平台,构筑多元化瓯剧观赏传播新模式。2015年“新年戏曲艺术周”采取微信发送电子邀请函、网上直播的方式举行新闻发布会;2016年《那年那秋——蔡晓秋个人艺术专场》的前期宣传则采用云端记者见面会;2017年,瓯剧两代人携三台大戏赴上海逸夫舞台演出前,别开生面地举办“瓯剧课堂——媒体及观众见面会”等,以“互联网+”的新思维来有效推进瓯剧的传播与推广。四是在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基础上,2017年与温州大学合作成立了“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瓯剧艺术研究与推广中心”,创建“瓯剧文化创意体验馆”,聘请蔡晓秋、方汝将等艺术家为中心客座教授,开设“瓯剧艺术公修课”和定期开展瓯剧学术研讨活动等,传播戏曲、保护遗产、弘扬国粹、继承文脉。这种资源共享式的新型校团合作,为地方剧种如何开展戏曲进校园探索出可供借鉴的模式,对瓯剧未来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和深远影响。

2018浙江戏曲北京周是瓯剧第一次登上京城舞台唱大戏,同时也成为新时代瓯剧发展的新起点。正如蔡晓秋所说:“既然我们选择了瓯剧,并被瓯剧所选择,那么珍惜机遇,继往开来,就是我们最大的抉择与幸福。”今天的传承,就是为了明天的发展,作为薪火接力的新一代瓯剧人,更有责任和使命让手中的火把燃烧得更旺,让瓯剧艺术在新时代流耀出更加璀璨久远的光芒。(朱为总)

(摘自 《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