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是北京人艺的大年,他们全年演出188场,票房总收入1078万元,这一成绩不仅创造了人艺建院50年来的最高纪录,而且在全国的演出团体中也不多见。谈到这一成绩,人艺院长刘锦云意味深长地说,这是剧院综合力量的一种体现,标志着剧院剧目建设的总体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去年,人艺新创和复排了4部剧目,继续演出了两个作品,剧院把整个演出分为4个单元。继续演出新版《茶馆》和《古玩》,这两个剧目的演出都超过了百场,票房收入238万多元。在演出的黄金档期安排的新创剧目《风月无边》,首轮演出51场,票房收入336万元。紧接着他们抓住纪念戏剧大师曹禺诞辰90周年这一契机,创作复排了《日出》、《原野》和《雷雨》,在大小剧场同时演出,评论界对3部作品褒贬不一,一时间成为京城演出市场的一大热点,总票房也在240多万元。新排《茶馆》在上海、南京、南昌、成都、沈阳、昆明、长沙巡演27场,净收入260万元,相当于人艺以前全年的收入,在上海大剧院演出一场的收入就达到了15万元。而同是在上海大剧院,1999年人艺一场演出只能开出3万元的价,差别之大,刘锦云认为它不仅是数量上的多少问题,它表明了人艺市场意识的自觉。

据统计,从首都剧场经整修后于1999年10月份重张,到2000年年底的14个多月里,人艺的票房总收入在1500万元,平均一个月就有近百万元的票房收入,从全国范围来看也没有哪个剧院能够赶得上。

《茶馆》在巡演中,得到了所在地观众的高度评价,观众们发自内心热爱人艺,他们说人艺在向全国播撒着话剧的种子。甚至可以说,人艺的演出正带动着全国的话剧演出市场走向活跃。

如今每到华灯初上,在王府井北大街的首都剧场门口,就会看到车水马龙的景象,观看演出的队伍一茬接着一茬,是什么东西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刘锦云道出个中缘由,首先,高质量和高水准的剧目是票房的有力保证,在这个前提下,剧目选择还要瞄着市场,市场因素是再也无法回避的了。

人艺今天不为创作而创作,不为获奖而创作,也不为演出而演出,剧本质量不高,没有卖点的就不会去排。去年也许是个特殊的年份,但人艺精心安排了3到5月份的演出档期,调动了剧院最强的演员阵容,使剧目质量得到了保证,并且提早筹划了巡演事宜,演出场次得到了落实。其次,剧院强大的凝聚力,加之话剧艺术本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使不少演员主动放弃了出演影视剧挣大钱的机会,而一心投入到话剧的排练演出当中去。不少演员像濮存昕、梁冠华、徐帆等去年演出场次都超过了百场。剧院在分配机制上也做了适当的调整,适当增加演员的演出补贴,如今主要演员一场的演出补贴都在400多元,一般群众演员一场也能拿到100多元。第三,剧院能够保证创作经费,在纪念曹禺的3个戏的排练中就投入了100多万元,排《日出》时光灯光投入就达26万元,使编创人员在排练中不为经费所掣肘,创作更为从容。

另外,人艺有一个好的创作氛围,鼓励大胆创新,使不同风格和流派的作品都有自己的空间,也是他们的演出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主要原因。人艺风雨50年,老一代艺术家紧跟时代,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品,在话剧的民族化道路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使一批具有完美整体感的作品在观众心目中留传至今。人艺不故步自封,继承传统的新一代更有大胆的创新精神。刘锦云说,几代老艺术家不懈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今天要使薪火相传就得有创新,创新是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

今天在处理观众和创作者的关系、观众和剧院的关系时,没有理由不照顾今天观众的欣赏口味,鼓励探索和实验也是丰富和发展人艺风格。 (中国文化报 周向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