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年间,一群破衣烂衫、精疲力尽的河南难民,沿陇海铁路一路向西,在见到长安城的那一刻,他们忘情地欢呼: “有活路了。有吃的了。 ”可是进了长安城,想象中“蒸馍堆成山”的场景没看到,却发现“难民连成片” ,连个落脚的地儿都找不到。一群无依无靠的逃难人,在长安将遭遇怎样的命运?
5月7日至8日,西安市豫剧团原创豫剧现代戏《秦豫情》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上演,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展演季”剧目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秦豫情》以1942年河南的大灾荒为背景,讲述了河南人在陕西艰苦创业、落地生根的故事。当年300万河南人西出潼关大迁徙,一担两筐逃荒来到陕西, 《秦豫情》女主人公小勤就是其中之一。河南犟妞遇到陕西愣娃,凭着一根河南担,收获爱情,赢得尊重。
搬上舞台4年来, 《秦豫情》演出130余场,三度进京,是西北地区唯一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传播交流推广资助、舞台艺术创作滚动资助三个“大满贯”的项目。此次展演是《秦豫情》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滚动资助项目“两改两演”的收官演出。
《秦豫情》充满戏剧张力,虽然是一台历史厚重的苦戏,但剧场里却笑声不断,苦日子里观众看到的是人物的韧性、乐观。营造氛围的几场群舞颇具代表性:一段洗油纱的舞蹈,数九寒冬冻得人跺脚咬牙,却能凿冰取水苦中作乐,叮叮咚咚砰砰擦擦,棒槌起落,油纱翻飞,一群难民在长安有了活儿干,有了希望;又比如张大娶妻贫民窟的一段群舞,融入了陕西老腔元素,热烈奔放,虽然小勤和张大的婚姻没有得到张大母亲的祝福,但两个年轻人真心相爱,即使跳进穷坑,遭人笑话,他们全不在乎,用小勤的话说,“只要能活,吃多大的苦都中。 ”而在人物的塑造上, 《秦豫情》既发挥了戏曲程式化的优长,同时又有细腻的个性化处理。
要发展,就要排好戏
西安市豫剧团能拿出《秦豫情》这样一出好戏,让很多了解该团的人大感意外。就在推出《秦豫情》之前,这个团还长期徘徊在低谷,连一出完整的大戏都排演不了。 《秦豫情》成为转折,让一个走过80多年的老团再度崛起。
历史上的西安市豫剧团曾经非常辉煌,但到了上世纪90年代,由于演出市场不好,又面临演员断代,剧团的发展遭遇困境。当时的情况,排了戏也没地方演,下基层,到农村,戏价不高,结账困难。而城里随着城市建设,没了剧场,没有阵地。在西安,豫剧发展在资金、平台方面也没有优势。作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一个月每人两三百元,演员迫于生计,要么单干,要么干脆外出打工。
2009年,剧团改制,“西安市豫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西安市豫剧团现任总经理赵鹏,副总经理、 《秦豫情》男主角张大扮演者王凯,两人同科同学, 1997年同年进入剧团,转企之后,他们期望能借机排戏,并到河南、山东招收演员。2014年,两人拜豫剧名家、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为师,李树建建议,西安市豫剧团要发展,就要做事,要排好戏。
困境中出现一线生机。 《秦豫情》提上议事日程。两三年时间,剧本几次推倒重来,反复打磨,初具规模。西安市豫剧团倾全团之力,组建团队, 2016年春节刚过就进入了排练。但排了一周,主演仍没能到位。此时,河南豫剧院慷慨地伸出援手,派出豫剧院优秀青年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徐俊霞,作为人才输出来到西安市豫剧团。这也成为河南豫剧院下好全国豫剧一盘棋的重要一步。
来西安之前,徐俊霞颇为犹豫,能做出成绩吗?西安市豫剧团很多演员已多年不演出,散落在各个行业。戏曲行里有句话:一天不练自己知道,两天不练师傅知道,三天不练所有人都知道。但排了第一场戏后,徐俊霞彻底打消了顾虑。西安市豫剧团固然有很长时间在低谷徘徊,但底子厚重。 《秦豫情》开场,一群难民向死求生,在徐俊霞看来,这也象征了西安市豫剧团,虽然在最低谷,但这拨戏曲人向死求生,憋着一股劲。今年48岁的徐俊霞,出生豫剧世家,三四岁开始学戏,八岁进县豫剧团,如今整整40年。虽然早在2009年已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但她还在等待一出好戏。 《秦豫情》正是她梦寐以求的一个作品。
从主创到群演,都精益求精
《秦豫情》推出以来,每演必改,精益求精。最后一场小勤生孩子,秦豫之情马上有一个结晶了,原来在这里有一段仪式感很强的舞蹈,导演非常喜欢,但因为全剧时间长,只能割爱。精简剧情的同时, 《秦豫情》丰富了核心唱段。小勤卖胡辣汤一段,入情入理,是全剧的一个高潮,在唱词上又精心加工。不断提升后,徐俊霞期望《秦豫情》不仅故事好看,还能产生脍炙人口的经典唱段。
作为剧团的管理者,王凯亲历了《秦豫情》创作的艰难;作为演员,王凯感受到了一出好戏对于演员的重要性。 《秦豫情》成功后,西安市豫剧团打了个翻身仗,精神面貌大为提升,凝聚力增强,自信满满。以前在西安大家不敢说是豫剧团的,没底气。现在出去就说,“西安团”有《秦豫情》 ,有拿得出手的戏了。
《秦豫情》的成功也体现了戏曲一棵菜的精神。从总导演李利宏、编剧杨林、作曲左奇伟、舞美设计罗江涛等从各地加入的强大的主创阵容,到剧中每一位群众演员,都精益求精。王凯介绍,在排练时,剧组要求给每一个人逃荒的人设计家庭背景。这些难民在老家可能是富商、地主,也可能是平民,都有一大家子十几口人,每个人背后都有故事,因此剧组要求演员给自己的人物设计背景,你是什么样的人,在处境中有什么表现?挖掘人物的内心。演员上了台,每个人都不愿意让这个戏有丝毫瑕疵。多次研讨会,专家都提到戏里的这帮群众演员真牛,想不到西安市豫剧团还有这么好的演员。(记者 金涛)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