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何,你也去唱一首曲吧!”在师傅似乎漫不经心的一声令下,小何(全名何洁雯)通过越秀光明曲艺队向越秀区曲艺家协会报了名,参加由广州市越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粤韵声声唱祖国,私伙局局赞越秀”越秀区曲艺邀请赛。

小何(右一)在向师傅学习


报名不成问题,可问题是,该挑选什么曲目作为参赛曲呢?逢周末开局时,师傅最喜欢让小何唱《东湖春晓》,这首粤曲既欢快,又符合赞颂祖国的比赛主题;小何最近迷上了《叹五更》,芳姐把这首南音名曲唱得既妩媚又动人;师傅前些日子吩咐小何学习《黛玉葬花》,感受地水南音的韵味。可这三个曲目的时长都不符大赛规定。综合考虑之下,他们决定选取《香莲夜怨》参赛,这首传统南音曲目短小精悍,不管在时长,还是对南音的传承发展,都是目前最佳的选择。
接下来就是排练。从报名截止到初赛举行,中间只有两周的时间。而曲艺队又是逢周日才会聚集到一起,师傅提出让小何加课,除去师傅逢周一、三、五去医院探望医生的日子,小何都可以提前跟师傅约课。这是一个绝佳的学习机会,师傅无私提供帮助,让小何一直心存感恩,只有加倍努力,争取不辜负师傅的期望。
小何去年5月才开始正式接触南音、粤曲这些传统民族音乐。像众多的年轻人一样,从小便浸染于西式音乐中,意识里尽是西方的音乐概念。流行乐,美声的字音大都是直来直去的,因此,师傅们经常提醒小何,要唱出味道来。粤曲注重吐字,注重字韵,注重韵味无穷。用研究者的话来说,一个字,可以分为“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像一颗橄榄):字头要清晰,字腹要饱满,字尾要落准确,很讲究。粤方言是流行于穗港澳地区的语言,虽然都叫“粤语”,但在发音上却各有千秋,尤其是广东省内各市的不同。小何算是个土生土长的湛江妹,除了上学用普通话,回家用黎话,只有上街才会用到粤语,而此地的粤语并非省城的粤语。为了更接近广州的白话韵味,小何专门邀请在广州土生土长的芳姐为她录制了《香莲夜怨》的朗诵版,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先是听着芳姐的录音感受每一个字的发音,再模仿芳姐的口音,一遍遍地认真朗诵,直到令自己满意为止。
学习唱腔一直是曲艺传承的重头戏。小何在初学粤曲时,被梆黄折磨得不像话,所幸一直有师长监督鼓励,才能坚持下来。《香莲夜怨》经由多个唱家演绎,唱腔表现方式也是多样的。郑培英在粤剧舞台上演唱的《香莲夜怨》,气息绵长,声音高亢靓丽;唐小燕的地水南音《香莲夜怨》,如泣如诉,凄婉动人;曲艺队的芳姐演唱的版本,更是学习了郑培英与唐小燕的长处,别具一格。小何学习了芳姐的唱腔,并用简谱帮助自己尽快熟悉这首南音的旋律与板眼。按照正常的演唱速度,《香莲夜怨》是稍微超时了的,师傅提议,将第一部分唱“爽”一点,在清唱的部分减去一些腔调,再将转流水之前的间奏缩减至两拍,如此,一遍遍地合伴奏,才勉强将全曲控制在5分钟以内。
时间来到8月13日,小何在师傅们的帮助下,在越秀区人民街文化站举办的初赛中,顺利晋级决赛。
历经半个月,在8月28日越秀区大东街文化中心举办的决赛现场,小何一直在闭目凝神背歌词。曲艺队的师兄师姐轮番教导小何,放低情绪,不要紧张,正常发挥即可。小何终于登上了决赛舞台,只见她气定神闲,过去一个月的集中练习已经让她化为了“小香莲”,在向台下的评委、观众细说秦香莲的怨愤。


小何在决赛现场


一曲终了。比赛结束。小何获得了子喉独唱组的第二名!她的师兄郑健明,师姐黄玉玲对唱的《广府庙会真热闹》夺得平子喉对唱组第一名,亦是全场的最高分!这是越秀光明曲艺队的荣耀,队员们兴奋不已,多日的苦练终于得到回报。
而小何最感到意外与满足,她没想到,自己也能在舞台上演唱南音,并且取得不错的名次。她最感恩师傅的督促,和师兄师姐们的帮助与鼓励。

小何(后排左一)与师傅、师母合照

小何(右一)与越秀光明曲艺队部分成员合影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