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常用传统锣鼓集》是广州粤剧院王坤明老师为华南理工大学“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广东粤剧艺术传承基地”锣鼓课编写的教材,最初是学生们学习粤剧传统锣鼓的课堂讲义,经过课堂教学实践的不断打磨,终于编成一本学习粤剧传统锣鼓的工具书。
书样
粤剧舞台上素有“一台锣鼓半台戏”的说法, 说的是锣鼓在粤剧伴奏乐队的重要性,能起到烘托人物形象、夸张剧情情绪和渲染舞台气氛的作用。粤剧锣鼓的掌板相当于伴奏乐队的指挥,既要掌握大量锣鼓牌子的演奏和用途,又要根据演员的程式动作随机应变,指挥下手密切配合。我们通过学习粤剧传统锣鼓牌子的演奏,能更好地掌握粤剧身段和唱腔与锣鼓节奏配合的韵味。传统粤剧锣鼓教学方式主要是“口传心授”,徒弟跟随师傅边念诵锣鼓经边演奏来学习锣鼓牌子。《粤剧常用传统锣鼓集》在传统锣鼓经的基础上以总谱的形式清晰地记录每个锣鼓牌子各种乐器声部的节奏和预令手势(“影头”)的使用时机,让初学者对粤剧传统锣鼓牌子的结构形态和音响效果了然于心,是学习粤剧传统锣鼓和了解粤剧锣鼓伴奏艺术的有效的工具书。
总的来说,《粤剧常用传统锣鼓集》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准确地记录了粤剧锣鼓牌子不同乐器的节奏形态。本书以总谱的形式记录了板鼓、锣、镲等打击乐器声部的节奏形态,归纳了不同锣鼓牌子当中类似的节奏型,以及不同“影头”的含义和使用时机,便于初学者快速掌握锣鼓牌子的基本演奏方法,完善了传统锣鼓“口传心授”的教授模式。
二、兼顾实际教学需求和戏曲伴奏韵味。传统锣鼓有“唸得到就打得到,唸得好听就打得好听”的秘诀,所谓“好听”指的是演奏锣鼓牌子的戏曲韵味,说明了戏曲伴奏的韵味还是在于对锣鼓经的烂熟于心。尽管传统锣鼓教学的“念口簧”不太适合现在非专业学生的学习,但是却能在念诵的过程不知不觉地掌握锣鼓伴奏的戏曲韵味。锣鼓牌子的总谱和传统锣鼓经的对照既能让学习者快速掌握锣鼓牌子的基本演奏方法,尽可能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同时又为学习者提供了进一步掌握戏曲伴奏韵味的锣鼓经,兼顾了学习效率和传统韵味的平衡。
王坤明老师受聘为华南理工大学“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广东粤剧艺术传承基地”锣鼓课特聘教师以来,一直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每一次课和每一位学生。课前精心备课,课上耐心讲授,课后热心解惑,王老师敬业、专业和乐业的精神和态度感染着每一位学生。《粤剧常用传统锣鼓集》一书体现了王坤明老师多年来课堂教学和舞台实践的心得和学习方法,是他乐于传承、乐于分享的心血之作。同时,该书的编写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原广州市市长黎子流亲笔为书名题字。《粤剧常用传统锣鼓集》的顺利出版相信能让王老师的粤剧锣鼓教学事业更上一层楼,能让更多粤剧爱好者通过此书了解粤剧锣鼓伴奏艺术,能让粤剧艺术更好地传承下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