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著名粤剧编剧家唐涤生逝世六十周年。粤剧名伶白雪仙当年悼念唐涤生先生粤曲《立尽斜阳》有唱:“知音云亡,琴心破碎,不愿再踏红觎上,二十载时光……”曲词婉转动听,寄托了对一代编剧奇才的追思。
据学者余慕云先生引述唐涤生遗孀郑孟霞所说,唐涤生祖籍是广东香山县唐家湾人,于1917年6月出生于东北黑龙江某地。唐涤生童年及少年期间分别成长于上海及中山两地,先后就读于翠亨村的私立总理故乡纪念学校、上海白鹤美术专科学校及沪江大学等,求学期间,在话剧、京剧和电影圈中活动,为其后的戏剧创作播下了种子。
唐涤生在香港沦陷前的一九三七年加入觉先声剧团,薛觉先和唐雪卿夫妇曾嘱麦啸霞收唐涤生为徒,但由于当时麦啸霞忙于拍电影呼吁香港人齐心支持抗日及编写《广东戏剧史略》,所以,教授唐涤生的任务便交给冯志芬。唐涤生能投身薛觉先及其领导的觉先声剧团,他是幸运的。当时演出繁忙,唐雪卿知人善用便安排唐涤生帮冯志芬“抄曲”与“柜台”, 在知名艺术家、编剧家和良好的剧团环境下,唐涤生自此开始了粤剧创作生涯。
唐涤生先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照片
当年的觉先声剧团有“省港粤剧艺校”之称,薛觉先艺术主张“粤剧的精华、北派的功架、京剧的武术、梅派的花式、电影的表情、话剧的意义、西剧的置景”等给了唐涤生不少艺术养份和创作灵感,况且,当年的觉先声剧团有李海泉(著名影星李小龙之父)、新马师曾、文觉非等大老倌,唐涤生得以积累深厚的人脉,这为日后的编剧事业打下了基础。
由于唐涤生是读书人出身,并曾多年在十里洋场的上海生活,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及上海话,接触过不少话剧、戏曲和电影,而且在觉先声剧团良好氛围的熏陶下,唐涤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抄曲、钻研剧本和看戏,熟悉了粤剧场景、介口及一般唱腔运用程序。随后,他的粤剧处女作《江城解语花》于1938年10月面世,并由白驹荣、谭玉兰的海珠男女剧团首演。由于该剧除了舞台表演艺术了得之外,它是一部不扬旧桥、不犯驳,而剧情紧凑、曲折、合理、浪漫的力作,令粤剧界对唐涤生刮目相看。
粤剧《江城解语花》的场刊广告
《江城解语花》的首演成功,引起了粤剧界的关注,很快,以陈锦棠、李海泉、关影怜等为台柱的锦添花剧团,就请唐涤生编撰剧本。1939年,唐涤生为该剧团提供了两个剧本,分别是《杨宗保》和《冲破奈何天》,此后唐涤生于锦添花剧团开始了长达20年的合作。陈锦棠,在粤剧界素有“武状元”之称,善演袍甲戏。陈锦棠曾在觉先声剧团师从薛觉先及担任小生角色,与薛觉先有“义父子”关系。自1939年陈锦棠演唐涤生的剧作《杨宗保》开始,至唐涤生逝世,这二十年间,他共主演了150多部唐涤生编剧的作品,对唐涤生的文戏、武戏创作均有重大的影响。
历史上均有才子配佳人的传说。唐涤生在1941年间与薛觉清(薛觉先之胞妹)的婚姻触礁后,认识了风情万种、出身于富裕大家庭的郑孟霞。郑孟霞出生于上海,是京剧名票,曾拜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为师,她曾在舞蹈比赛获得冠军,又拍过电影。郑孟霞曾一度受聘于“觉先声”剧团,是位多才多艺的女子。大概是由于新任妻子多才、多艺,且气质、样貌不俗,给了唐涤生不少灵感,唐涤生1942年创作的四部粤剧均为郑孟霞而写,并由郑孟霞和张活游领导的乾坤剧团公演。香港沦陷后,麦啸霞在1941年底殉难,骆锦卿于1947年辞世,战后的南海十三郎又受精神失常困扰,多种因素促使唐涤生编剧事业一枝独秀。
唐涤生吸收了薛觉先、南海十三郎、冯志芬为代表的粤剧表演家和编剧家的富有文采、完整的剧本排演和细腻的表演特征,唐涤生的创作进入了丰产阶段。此时的唐涤生,被有些粤剧史学者誉为第二代粤剧崛起的标志,有两个表现:其一,为老倌量身打造的剧本受演出时间限制,逐渐成为编剧家撰写粤剧剧本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其二,剧本题材多样性增加,采用话剧分场手法,这对粤剧艺术的发展贡献颇大。
唐涤生的艺术创作,随着社会的变化、市场的需求,从量变走向质变。1952年底,唐涤生意识到剧本质量的重要性,开始追求艺术生命常青。唐涤生除继续坚持“因才开戏”,还坚持与演员互动,使作品的质量有了质的飞跃。例如,唐涤生在五十年代初与陈锦棠、何非凡、芳艳芬的互动,及后期与任剑辉、白雪仙、吴君丽的互动,开创了粤剧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初有罗品超、薛觉先、马师曾、红线女等名伶从港回内地,特别是1953年开始的戏改,广州“珠永新”三个剧团(珠江、永光明、新世界)阵容鼎盛,内地粤剧一片繁荣景象。唐涤生受内地戏改的鼓舞,1954年底,与郑孟霞等多位香港粤剧人应邀出席了在广州举行的粤剧改革工作汇报和观摩演出。唐涤生把《琵琶记》《白蛇传》《秦香莲》等剧本带回香港。这次观摩活动让唐涤生在创作和改编剧本上得到了启发。
1956年,仙凤鸣剧团演出唐涤生剧作《牡丹亭惊梦》,标志着唐涤生向民族传统文化取经迈出了成功一步,是创作风格的大转变,这在唐涤生创作生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1957至1959年是唐涤生创作生涯的最后三年,这三年唐涤生共创作(改编)《帝女花》《紫钗记》《再世红梅记》等质量上乘的传世之作。
唐涤生一生创作(改编)了446部粤剧,可谓是粤剧史上的奇迹。可惜天意弄人!从1938年由白驹荣主演《江城解语花》,到1959年由白雪仙主演《再世红梅记》,这两部戏皆是白氏(本姓陈)父女主演。唐涤生先生年仅四十二岁,就与世长辞,的确让人叹息。一代编剧奇才霎那间陨落,是粤剧界、戏曲界以至世界剧坛都无可估量的损失,正如白雪仙悼念唐涤生有云:“年年此际倍伤神,黄花香艳屯田基,每教人立尽斜阳。”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中国粤剧网为推广粤剧,以予刊载,特此声明。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