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宏,男,京剧票友。原籍浙江桐乡乌镇。

沈家宏先生的祖父是一位很有名望的“辛亥”老人,乌镇南栅自清咸丰年间起沈亦昌冶坊(创办于1550年)就以铸造锅釜和龙凤烫斗闻名,冶坊主人沈和甫贡生出身,是个“儒商”,热心地方公益,于清光绪28年(1902年)创办中西学堂(即乌镇植材小学前身,沈雁冰先生在该校就读),自任校长。沈和甫先生与孙中山先生等有交友,当时不少革命志士都视沈和甫为知己。冶坊主沈和甫是汤国梨的干爹,经张典通(当时担任孙中山的秘书长)和沈和甫的介绍汤国梨与国学大师章太炎结婚。孙中山、黄兴、陈英士等2000余名来宾参加了在哈同花园举行的婚礼,蔡元培为之证婚。另外,据荣德生先生的父亲荣熙泰先生说,他曾经在乌镇沈和甫的冶坊做帐房。沈家宏先生的兄弟沈日昌先生是香港民安保险公司的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沈家宏先生的姑父是赵君迈先生,他的表弟是赵展岳先生。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能追溯到的沈家祖辈是沈东溪(1522至1566),抗倭英雄,寇平后,巡抚手书“退寇全城”四字,制匾悬于其庐。百姓感其德,尊为飞火将军。其子孙继承冶铸业,开设沈亦昌冶坊于柞溪(后迁乌镇)。绵联四百余年。

沈家宏先生从小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在苏州的大舞台上表演。年轻时在日本留学,回国后大约在1938年参加过朱希、汪鹤松的抗日部队,该部队驻扎在乌镇,司令部设在南栅扶栏桥附近,当时沈家宏老先生在司令部任秘书(司令部就驻扎在他自己的家里)。沈家宏老先生年轻时就喜欢唱“程派”戏,在20世纪40年代初沈家宏老先生已经是“程派”名票友。上海的程派名票们每星期都来沈家聚会(上海乌鲁木齐北路498弄39号),替他操了几十年琴的好朋友,有名家方昌达李文魁徐寿星徐寿眉兄弟,夏邦琦郑大同王希伯李家载等等都经常来不断地探讨“程派”戏。

当时沈老先生有一位在上海电力公司任职的好朋友,他希望沈老先生能教教他的孩子。沈老先生一口就答应了,从那以后那位“世侄”中学一放课就去沈老先生家听他“说戏”,沈老先生非常喜欢好朋友的那位聪明的孩子。20世纪40年代初沈老先生把周长华先生从北京请到上海并住在他自己的家里,平时周长华先生就替沈老先生吊嗓子。沈老先生请穆铁芬与周长华先生有机会教教那位“聪明的世侄”,周长华先生在沈家宏老先生家里住了好几年,他俩有很深的友谊,那位“年轻的小伙子”也“学艺有成”了,然后沈老先生就请他自己的“班子”替“那位有才华的年轻人”伴奏。从那以后一位京剧界的“名星”慢慢地升起了。那位“名家”就是唐在炘先生。当年唐在忻先生在沈家宏先生的家里学会了拉“程派”戏,但是,当时有些资历比较深的琴师们都不愿替那位年轻的、资历还浅的唐在忻先生伴奏。最后,沈家宏先生亲自出面设宴请他自己的“班子”,并说服大家无论如何都一定要请大家帮忙,替当时的那位年轻人唐在忻先生伴奏。为年轻的唐在忻先生今后能正式登场而铺平了道路。对唐在忻先生来说,沈家宏先生确实是唐在忻先生年青时代的一位“明”师,沈家宏先生一直在幕后为年轻时代的唐在忻先生“护航”。唐在炘先生每次有机会到上海必定去探望沈家宏老先生,在文革期间也不间断。20世纪60年代唐在炘先生就当着上海的“程派”票友们感慨地说“没有沈家宏,就没我唐在炘”。沈家宏老先生听了很感动,他的一生有这么一位“知己”足矣。

沈家宏先生与程砚秋先生本人,穆铁芬先生、周长华先生——两位程先生早期和中期的琴师,赵荣琛先生、王吟秋先生——两位程先生的嫡传弟子,还有“程派”票友高华先生和顾森佰先生都是好朋友。1953年程先生在上海演毕最后一场,在李丹林的张罗下,夏邦琦和沈家宏联合作东,在程先生所住的国际饭店为他饯行,席间作陪的有程的好友王叔椿夫妇和唐在炘。餐后又送到北火车站,此后程砚秋先生再没来过上海。1954年在上海创办亚洲实业铁工厂。

原来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秉性忠厚,不事张扬。对程派艺术的追求,更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每次吊嗓后,若感觉到有丝毫走样,一定推倒重来。如果对别人唱的有疑惑,必然认真探讨一番。因此友人戏称沈家宏是一本“程腔字典”。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他府上欢聚的日子里,由于主人的影响,大家互相虚心交流,从来没有任何不愉快的芥蒂。
沈家宏便装照
出生:1914年8月19日,农历甲寅年六月廿八日
逝世:1986年,农历丙寅年

人物分类
京剧 票友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