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万春,男,京剧老生。生于北京。
10岁时即师从其父开始艺术生涯,他的旦角艺术深得乃父真传。从一开始,靳国瑞老先生以过人的眼光,确定其子以武生戏应工、继而全面发展的艺术之路。多年之后,靳万春仍以无限怀念和感佩的心情,追思自己的慈父严师:当年的开蒙,惠及终生。除旦角戏外,父亲亲授小生戏,同时明确重点习武生行当,走文武老生的路子。拜武戏老师张庆臣、刘凤其,拜文戏老师徐宏生、李玉仙。从习艺之初,靳万春就养成了严格、自律、规范的风格。小小年纪,每天约莫五点摸黑起床,冒着北京的冬天刺骨钻心地寒冷开始一天的功课,雷打不动,一天四遍,喊嗓子、练功、学戏,日复一日乐此不疲。他以武功演员的刻苦,扎扎实实地练腰、腿、身段,一丝不苟地练刀枪靶子,练毯子功夫。同时,他发挥自己嗓子亮,音色甜,扮相俊的优势,学表演,学唱腔,研究人物,走全面发展的道路。1932年,时年12岁的文武老生靳万春在北京登台亮相:《战马超》、《上天台》、《捉放曹》,一炮打响,自此开始了职业演艺生涯。
他的表演风格鲜明:激情、生动、准确,从塑造人物出发、从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出发。靳万春的艺术魅力在于演什么,像什么,绝不重复自己,也绝不重复别人。传统戏如饰赵云、张生、况钟、包公;现代戏如饰沈养斋、郑老万、焦裕禄、李玉和等角色,无不栩栩如生,光彩照人。即使演相同身份的角色,在舞台上的表现也绝不相同。例如《迎春花》中的老贫农和《红石钟声》中的老贫农无论是外在或是内在,在观众心目中是不会混淆的。靳万春在表演中十分注重细节的描写。宜昌市京剧团的《三打祝家庄》是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他在剧中前演钟离汉,后演乐和。在石秀探庄一折中,钟离汉与石秀有一场精彩的对手戏:出于善良,钟离汉为乔装迷路的樵夫石秀指路救其性命,道出杨柳树的识别标识,靳万春以髯口、水袖、身段的娴熟组合,为观众表演了一段飘逸、优美的戏曲舞蹈;接着,爱管闲事的钟离汉又拉着石秀的扁担一定要为其带路,争执中,石秀从扁担中抽出长枪,一段利索的枪花之后,石秀辞谢钟离汉匆匆下场。发现石秀是梁山好汉,钟离汉由惊愕、赞叹到欣喜,瞬间的细节刻划,靳万春表演得丝丝入扣:始而目瞪口呆、瞠目结舌,舞台造型为静止、停顿,继而望着石秀远去的背影,情不自禁地模仿英雄的好武艺:扬起扁担耍段漂亮的枪花;兴致盎然,不当心闪了腰,一个趔蹶,复还原龙钟老态,兴高彩烈下场去了。短短几分钟的戏,演得大开大阖、起伏迭宕,把一个善良、唠叨、豁达的老人刻划得入木三分。观众说,靳万春出场就有戏,无论是主演还是配演,抑或仅仅一个龙套,他都能演得不同寻常。《红灯记》中,他曾饰演日军伍长,第一场抢救交通员。一开幕,他率日兵巡逻,从上场门到下场门,仅仅是过场戏,交代时代背景,他也不轻易放过。巡逻中,他拿起手电,一束强光对着观众厅从下场方向,晃至上场方向,表现其忠于职守;发现掉队已远,生怕遭受伏击连忙匆匆赶去跟上同伙,表现其外强中干。每每至此,观众都会会心一笑。他在《红灯记》中演李玉和,在痛说革命家史一场,当李奶奶告诉李玉和“门外有狗”的时候,靳万春转身、察看、关门、转回、思索、亮相。在短短的一个瞬间,把人物的震惊、判断、镇定、决断、冷静复杂情感表达得层次分明。通过面部、眼睛、身段的表演,把白色恐怖来临下的紧张气氛一下推向高潮。在四击头鼓点中亮相时,靳万春还别出心裁的有个左手腕抖动围巾穗花儿的设计,从外部造型上给人以临危不惧的美。
他武戏的代表作有《长坂坡》、《挑滑车》等,文戏代表作有《四郎探母》、《群英会》等,小生戏代表作有《白门楼》、《黄鹤楼》等,花脸戏代表作有《包公案》全本等,他还有红生戏《古城会》、反串《贵妃醉酒》的旦角等。他的武生戏《挑滑车》,扎长靠,全身披挂,不仅武功绝,唱功也非常出色,满宫满调。这出戏对演员的技艺要求高,翻、腾、挪、越,枪花靠旗,边舞边唱,靳万春充分发挥其大武生魅力:冲、帅、快。
在谈及艺术生涯时,靳万春对与程砚秋先生的合作演出记忆犹新。1951年春上,程砚秋先生携剧团溯江而上去重庆,夜泊宜昌。宜昌市的解莅民市长也是戏迷,和靳万春等社会名流上船诚邀程砚秋先生在宜昌公演,程砚秋先生感于宜昌党政领导和观众盛情,答应在宜昌演出四场。于是有了解放以来,宜昌城的第一场文化盛事。那些天,乐安戏园子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平常,宜昌市京剧团的演出票价是,甲票三角,乙票二角,丙票一角;程砚秋先生挂牌后,票价分别是四块、三块、二块(均合新币制折算)。那时的四块钱是值钱的,差不多是一个家庭一月的菜金。因为就业率低,许多家庭拿不出买票的钱,好多戏迷典当了衣物,买戏票进园子过瘾。1400座的乐安戏园场场爆满,座无虚席,还加售站票。程砚秋先生在宜昌主演了程派的代表剧目:《锁麟囊》、《荒山泪》、《王宝钏》、《汾河湾》,大受欢迎。那些天,宜昌城街谈巷议程砚秋。程砚秋邀请宜昌市京剧团部分演员联合演出,靳万春更是以其精湛表演,分别为程砚秋先生配演了周廷训、薛平贵等角色。程砚秋先生很满意这位年轻英俊而又才华横溢的演员同自己的合作。凑巧,靳万春的夫人、宜昌市京剧团的青衣演员谢丽娟也应邀同台演出,在《锁麟囊》中饰演小孩儿,夫妻双双与程砚秋联袂演出,一时传为佳话。在宜昌演出的4场戏,从卖票收入中,每场提取800元给程砚秋剧团的演职员,剩下的全归宜昌市京剧团,这可是宜昌市京剧团票房莫大的丰收,而程砚秋先生自己则分文不取。前辈艺术家的艺德,给靳万春留下深刻印象。
靳万春不仅是个好演员,而且是个好团长。50多年来,宜昌市京剧团经历了私营、民营、民办公助、全民所有等体制变更的历程。1952年,宜昌市京剧团民主选举团长,靳万春票数最高当选。他担任这一职务直到退休。文革中的短暂时间他曾靠边,恢复工作后又实际主持全团的艺术生产工作。他是宜昌市京剧团任职时间最长的团长,也是口碑最好、最孚众望的团长。在他任职期间,带领全团铸造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的宜昌市京剧团,称得上群星璀灿,声名远播。生、旦、净、丑阵容齐整。从当年剧团的保留剧目《三打祝家庄》的阵容,不难窥见昔日雄风——靳万春前饰钟离汉后饰乐和,赵畹华饰顾大嫂,俞黑豹饰杨林,孙信明饰花荣,苏信忠饰林冲,李信义饰石秀,常啸波饰祝小三,张生饰祝太公,柳恒祥饰祝龙,杨德才饰祝虎,张洪顺饰祝彪,张砚华饰扈三娘,陈洪喜饰扈成,潘信勇饰李逵,张信祥饰二混子,俞小林饰祝小五,李晓良饰宋江。这样严整的阵容,无论在重庆,在南昌,在武汉都是叫座又叫好的打炮戏,令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然后紧接登场的是琴丽芳领衔主演的《战金山》、《红娘》、《霍小玉》等;靳万春主演的《广太庄》、《写状》、《十五贯》等;赵畹华主演的《玉堂春》、《凤还巢》等;姚凤石主演的《借东风》、《徐策跑城》等;张生的《济公》、《蒋干盗书》等;常啸波主演的《古城会》、《水淹七军》等。此外,孙信明的猴戏、潘信勇的花脸、张信祥的武丑、俞小林的文丑、苏信忠的长靠武生,斑斓锦绣,令人目不暇接。还有编导张信祥、陈沫潮,琴师徐鹏飞、郭万才,大锣师傅姜华亭等,都是十分了得的人物。观众评说,宜昌市京剧团的优势是打团体比赛,虽然没有在全国大红大紫的角儿,但整体阵容在任何城市都令人刮目相看。行话说,“一棵菜”。各个行当都拿得出手,而且让人挑不出毛病,让人服气。这是多年来,宜昌市京剧团招贤纳能、积蓄人才的结果,也是和团长靳万春高风亮节、礼贤下仕的个性魅力分不开的。尤其在对待名、利二字上,身处名利场的他却一直保持难能可贵的清醒和谦逊。
20世纪50年代初起,自负盈亏的宜昌市京剧团的演职员工的工资标准实行民主评定,既没有团长的一言堂,也没有开后门等不正之风,靠的是真功夫和上座率,月工资标准在100元以上名演员了。工资最高的是琴丽芳,头牌旦角,月工资230元,工资最低的是群众演员、龙套演员,月工资在30至40元之间。当年工资水平普遍较低,宜昌地委书记行政11级其工资只有179元,市委书记行政13级147元。那年来自重庆厉家班的大锣师傅姜华亭,闯码头来到宜昌市京剧团,合作一场武戏,手腕功夫十分了得,一堂大锣铿锵英武,震惊上下。全团一致要求挽留姜华亭。议定工资待遇时却卡了壳,剧团艺委会开出了乐队的最高待遇,与鼓师的工资标准一致——在剧团已是破格的了。孰料姜先生看重自己的玩艺儿,坚持要高于鼓师的标准。这就让剧团有些为难了:梨园行自有规矩一般不可擅越。眼看合作将要成为泡影。靳万春惜才心切,一口答应姜华亭条件,把人挽留下来,然后每月开工资时,从自己的薪水中拿出10块补给姜华亭。直到一年多后,姜华亭才知道自己的工资中原来还有团长的心意,十分感动。
青年时代的琴丽芳多才多艺,美丽娴淑,嗓音冲,戏路宽,唱、念、做、打俱佳,宗荀派,做工活泼,兼学四大名旦的当家戏,1954年由长沙来宜与本地剧团短期搭班,和靳万春等联袂演出《红娘》等剧,轰动宜昌,其俊美的扮相,甜润的唱腔,潇洒的台风,大家的风范倾倒宜昌观众。搭班期间,琴丽芳收入颇丰,在原票价上加价一角,作为其个人提成。一场下来,琴丽芳就有100多元的收入,而宜昌市京剧团也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靳万春通过舞台的合作,认识到琴丽芳不仅艺术好,而且艺德好,观众缘也很好,如能留下来,对宜昌市京剧团的发展受益无穷。他为了留住人才多方做工作,除重点做好琴丽芳的工作,充分表达诚意,承诺其头牌坤伶、领衔主演的艺术地位,又做好剧团内部的工作,统一全团认识,杜绝妒贤忌能思想,为留住外来人才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同时,他还恳请市政府领导和宣传文化部门负责人出面真诚挽留琴丽芳,靳万春和宜昌市京剧团的一片真诚深深打动了琴丽芳,她愉快地留下来,把自己的宝贵青春和艺术才华献给了宜昌观众,开始了与靳万春长达30多年的舞台合作,给宜昌观众留下无限美好回忆,直至生命最后一息。靳万春为了表示自己对琴丽芳艺术才能的尊重,在评定工资标准时,主动要求自己的薪水低于琴丽芳居于第二平台。本来,以他在剧团的男一号的实力和团长之尊,即使在待遇上与琴丽芳并驾齐驱也无可厚非,他有句口头禅:宁让艺术压着钱,别让钱压着艺术。因此,靳万春、赵畹华并列第二,月工资180元。确定后,靳万春主动提出还降低10元,他考虑自己要做些艺术组织工作,自己少拿钱,让赵畹华多上台,有更高的积极性演戏。
靳万春在各方面不断地关心人才,发挥大家的作用。1956年,靳万春成为宜昌市京剧团第一个共产党员,1958年,他介绍琴丽芳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推荐琴丽芳参加全国第三届文代会,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首长会见并合影。1962年,他安排琴丽芳去武汉,向张君秋学戏一个多月,学回《望江亭》、《诗文会》等剧目。他注意发挥艺术权威的作用,安排琴丽芳、赵畹华等参加剧团艺委会,在剧目生产方面充分听取其意见。在宜昌市京剧团,靳万春是演出场次最多的演员,同时,又是出门最少的演员,一些重要的学戏、观摩、介绍经验的机会,他都安排给了剧团的骨干。1954年,他派出赵畹华、张信祥、孙信明、俞黑豹等去北京学习一个月,带回《梁祝》、《李逵》、《新牛郎织女》等新戏;1956年冬,派出《听琴摔琴》、《江油关》两剧目参加湖北省第一届戏曲观摩会演。姚凤石获演出一等奖,赵畹华、常啸波、韩竹轩获演出二等奖,琴师徐鹏飞、郭万才分获伴奏二、三等奖。1960年,派出编导人员张信祥分别代表剧团出席湖北省文教群英会和全国文教群英会,参加了高层次的艺术交流活动。1960年至1962年,安排学员杨丹去中国戏曲学校进修。面对这些既风光,又学本事的好机会,靳万春不是不动心。他说:做为剧团主演之一的我,何尝不想去观摩和一展身手呢?可是,做为团长的我,百多张嘴搁在我肩上,我怎能不做出牺牲呢?他始终留守,坚持演出挣钱,养活这样好大一个家。有这样的好团长、好团风,就不难理解宜昌市京剧团何以多年保持的“一颗菜”强大阵容。外面剧团人常说:“花脸多,打破锅”,宜昌市京剧团三花脸也不少:张生、刘兴垣、俞小林等,都是富有才华而深受观众热爱的演员,他们都在一个剧团友好共处,相互切磋,为宜昌的戏剧事业奉献了一生。
靳万春虽然文化不高,但对于艺术上的创新却有着超人的眼光和胆识,在戏剧界,他是以会抓创作闻名全省的团长,也是敢于标新立异、勇于改革的团长。靳万春抓创作经历了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起初是为了剧团的生存,后来是为了剧团的发展。解放之初,政治运动频繁,三反五反,镇压反革命,公私合营等等,运动期间,人们没有心情参与娱乐活动,戏园子门前冷落,这对以观众为衣食父母的剧团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人民政府对此也很关注。当时,虽然政府不养剧团,但绝非不管剧团。为了帮助剧团渡过难关,主管文教的李东波副市长建议,剧团排演一些配合中心的现代戏、新编历史戏,做为政治学习的辅导教材,由工会出面组织干部和工人、职员观看,一举数得。这可解决了大问题。剧团创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那时期,宜昌市京剧团排练演出的现代剧目有:《九件衣》、《欢天喜地》、《鸦片恨》、《白毛女》等,新编历史剧有:《还我台湾》、《闯王进京》等,深受欢迎。剧团票房直线上升,演职员工乐得合不拢嘴。
从旧社会过来的靳万春为观众热爱现代戏曲的热情所深深打动,因此他迷上了创作。他是戏曲剧团中,最先认识到编导等创作人员之于剧团艺术创作重要性的团长之一,这在戏曲剧团中实属难能可贵。他培养、启用的两代编导张信祥、胡昌宜;还有作曲郭万才、戏改干部陈沫潮等,都为剧团发展和剧目建设建立了历史性功绩。由于戏曲传统戏以“角儿”为中心,以口传心授为传承形式,所以大多不重视编导的作用。而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中,编导的作用至关重要:诠释剧本、归纳主题、刻划人物、渲染高潮、协调各部门等,在创作中居于核心地位。戏曲编导的素质要求很高,要懂戏,文的、武的都要会;懂音乐,懂历史,懂文学,熟悉时事政治,还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靳万春在老一拨的演员中看中了武丑行演员张信祥,认为他是编导的合适人选,1956年4月,选派他去武汉参加第一期湖北省导演培训班,其后多次安排他去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学习观摩,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政治上加紧培养,使之成为剧团早期发展的党员之一,多次评选张信祥为先进工作者、市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吸收其参加团委会,在排演中注意维护其导演权威,并逐步在剧团建立起创作集体,形成创作气候。自此,宜昌市京剧团由被动抓创作走向主动抓创作。
当年,以现代戏《茶山七仙女》创作排演成功为标志,宜昌市京剧团迎来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在1958年的大跃进年代,剧团派出十多个小组深入生活,谢丽娟、陈丽蓉、杨婉云三人小组在地委宣传部于元盛副部长那儿听说了农业劳动模范、五峰县采茶能手的故事,回来汇报之后,引起剧团重视,认为采茶姑娘的题材适合京剧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农村茶山题材舞台上也美,于是成立了有靳万春、常啸波、刘兴垣、陈沫潮、张信祥等人参加的创作策划班子,陈沫潮、张信祥为编剧,郭万才为作曲,张信祥为导演。京剧现代戏《茶山七仙女》于1959年3月15日在宜昌人民剧场首演,受到地、市委高度重视和赞扬。从戏曲改革的角度,《茶山七仙女》对京剧如何反映当代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获得多方面成功,例如立意的确定、创新表演程式、塑造戏曲人物、革新戏曲唱腔、革新舞台美术等等。其中的唱段:“太阳一出满天霞”流畅明快,保留京剧特色,吸取山歌营养,活泼健康脍炙人口,至今传唱不衰。靳万春在剧中扮演党支书角色,夫人谢丽娟扮演七姑娘。京剧《茶山七仙女》与歌剧《洪湖赤卫队》等并列为湖北省的三朵红花,1960年春,靳万春率团赴武汉,向湖北省第二届党代会献礼演出。3月17日晚在武昌洪山礼堂,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在王任重书记、张体学省长的陪同下,观看了《茶山七仙女》非常高兴。3月20日,董老在他下榻的东湖梅林宾馆会见了《茶山七仙女》剧组创作人员和部分演员。靳万春夫妇都参加了会见并合影。董老当场挥毫,为《茶山七仙女》剧组题诗一首:“旧瓶装新酒,装试已成功。酒富新醇味,瓶存旧古风。茶山七仙女,京剧万花筒。歌颂人跃进,登场博彩红。”(该诗作收入《董必武诗选》)。因为《茶山七仙女》的演出成功,1960年6月宜昌市京剧团被评为全国的红旗剧团,并被推荐参加全省、全国文教群英会。1963年,文化部调《茶山七仙女》剧组晋京演出,宜昌市京剧团同时带去了由张信祥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现代京剧《杜鹃山》在中南海礼堂演出。《茶山七仙女》从面世到北京之行,公演达240多场。
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宜昌市京剧团坚持传统戏、现代戏、新编历史剧三并举的戏曲改革方针,戏曲创作走在全国同行前列。据不完全统计,共创作、移植、改编、整理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187台,其中,现代戏101台。《逼上梁山》、《将相和》、《八一风暴》、《江姐》、《游乡》、《焦裕禄》、《杜鹃山》等,成为宜昌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靳万春为此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在人才培养方面,靳万春也是独具慧眼。彭泽林、谭联寿、张海芳、王绪、李元元、郑单丹等;剧团自身培养起来的一、二、三梯队演职员队伍,都凝聚了靳万春等老一辈艺术家的心血。20世纪50年代,靳万春等团领导决心以随团带的方式,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接班人的问题。因为此前,他去省戏校求贤空手而归的经历使他认识到,求人不如求自己,35岁正当盛年的他做出这个决定,不是没有阻力的。不少同仁认为,剧团人气正旺,考虑接班人是否太遥远?也有人认为,现在剧团本来就家大口阔,靠一张张门票收入来养活全团一百多口人(包括剧场的职员),又添一些嘴要吃饭,锅里的粥更稀了,直接影响大家的生活。靳万春、常啸波这些当家人最终说服了大家,从1956年起,招收了向培刚、明朗等第一批学员。1960年又招收谭联寿等一批。时隔多年,靳万春无限感慨:那时候的人们真是有觉悟,每个著名演员都承担带徒弟的义务,不增加报酬,学生还跟着老师吃、住,琴丽芳带着4个学生,赵畹华带着3个学生,靳万春、常啸波、姚凤石、孙信明、陈洪喜都带徒学戏。管学艺还管生活,学生培养出来是剧团的,但老师们没有一个不乐意的。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起,青年演员开始崭露头角了。谭联寿、谭联喜、彭泽林、杨忠妹、杨丹、丁兴旺、陈启华、赵长虹等一批青年演员组成的学生队,除在本市登台,承担日场的演出外,剧团还专门安排苏信忠、陈洪喜带队,去宜昌各县农村以及沙市等地巡回演出,积累经验。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一批青年学员全面担纲了,虽然有文革的政治因素,但从新老交替的规律而言,他们也是脱颖而出的时候了。当年的几个样板戏,如《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平原作战》等等,由于反复演,全面普及,彭泽林、谭联喜、谭联寿、杨忠妹、杨丹等,成为京剧舞台上冉冉升起的新星。为靳万春选中的新一代导演胡昌宜,曾赴京参加现代戏导演培训班,在乃师张信祥指导下,在现代戏的排演中,立下汗马功劳。
文革结束后,恢复传统戏,老先生们年事渐高,谭氏兄弟、丁兴旺等第一批青年演员又成为承前启后的中坚力量。谭联喜还在1981年全省的青年演员比赛中,以《白门楼》中饰演吕布获一等奖。一批骨干谭联喜、谭联寿、丁兴旺、郭万才、杨忠妹、郭万昌、胡昌宜等被评上正高级职称。1970年,第二代学员如张海芳、刘贤华、曹斌、范斌等,为现代戏的演出而聚集,是在实践中锻炼的演员,主演的《杜鹃山》、《海港》、《磐石湾》、《龙江颂》等在一个时期受到关注。文革结束后,培养接班人的问题重新得到重视,1978年,年届花甲的靳万春再度出山,担任戏校的校长,在吕炳炎等人的协助下,招收40名学员(其中女学员13名),专事人才的培养工作。就正规的专业训练而言,这是相隔20年后的第一批,靳万春非常重视这批学生。他不仅亲自授课,而且邀请赵畹华、姚凤石、李澍芳等著名演员施教,这批学生的佼佼者如盘袁慧琴、李元元、赵春燕、郑单丹、望开燕被称为五朵金花。学习期间,由王绪、袁慧琴主演的《赤桑镇》获得湖北省青年演员比赛三等奖。其后,还有熊明霞等学生。
子靳学斌、儿媳袁慧琴均为京剧演员。
出生:1920年,农历庚申年
人物分类
京剧 生行演员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