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记者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采访了中国京剧院一团的武丑演员石山雄太。这位墩墩实实的小伙子,说一口倍儿溜的京片子。如果不是事先知道他是文化部批准的第一位外籍专业京剧演员,差点儿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北京娃。
他不抽烟不喝酒,喜欢吃北京的驴打滚、粘糕等小吃,爱骑自行车上班,说话时不时蹦出几句北京土话,对北京的日常生活已经非常习惯了。从去年9月,经过文化部批准进入中国京剧院,至今也快一年的时间了。他的顶头上司、中国京剧院一团的张连祥团长提起他的业务水平,还是很认可的:"虽然他是外国人,但他的表演没有圈外人的感觉。"张团长介绍,雄太在团里训练非常刻苦,即使是排练"四个头""八个头"的群众角色,也非常认真。团里的同志们很喜欢他,几位退休的老同志还经常给他指点几招,小伙子进步挺快的。
雄太是家中独子,生活在东京都西浅草的父母一直很牵挂他,也很理解他的选择。雄太告诉记者,父母平时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和他联系,虽然也就是说一些"注意身体啦"之类"家长们常说的话",但听到亲人的声音,总是感觉很温暖。记者问:"父母有没有提过让你回日本的要求?"雄太说:"我从来不让他们说这个。他们知道我这个硌脾气,如果他们那样说了,我就不再跟他们联系了。""硌"是北京土话中的一个词,意思跟"犟"有点相似。
这位"硌脾气"的小伙子,幼年时看了中国京剧团的访日公演,迷上了京剧的孙悟空,从此便有了"无论如何也要从事京剧表演"的梦想。他的家乡是个距离京剧很遥远的地方,家人也对他有这样的梦想而深感意外。可是石山雄太却始终坚定地向着自己的梦想努力。1993年,他在一家设有中文课程的私立高中毕业之后,又只身来到北京,开始在专门培养戏曲演员的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学习。当年他的几十个同学中,后来只有5个人考上中国戏曲学院,其中之一就有石山雄太。他说:"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要渗透到一个外来者的血液中去,不下苦功怎么行?"这其间的辛苦和汗水,自是不言而喻的。
雄太现在还不是大腕儿,生活还是处在"创业阶段",他认为苦一点没关系,只要专业上好了,其他都好办。对京剧,他不仅是喜欢,而是当成一种事业来奋斗。他的理想是做一名京剧好演员,在舞台上创造自己的辉煌。他希望能在中国长期发展这份事业。希望能得到更多的领导和观众的支持。
雄太说:"亚洲东方民族的美德渗透在京剧的剧情之中,作为魅力所在,同时要调动唱念做打等各种综合艺术手段,不是单一的艺术形式,表现更完整,对演员要求也更高,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也更感人。"去年他曾随北京京剧院赴日巡演,演的角色是新编《龙凤呈祥》中的樊虎,最近在长安大戏院演出的《三岔口》中,他演的是刘利华。据他透露,9月份,他还将在上海逸夫舞台演出《时迁探路》中的时迁,这是首次担任演出主角。《时迁探路》是他的恩师刘习中教授新近创作的劝善惩恶的作品,从时迁、杨雄、石秀杀了潘巧云起,至进祝家店前止,要演半个多钟头的时间,雄太说对演好"时迁"还有点压力,因为这是出新戏,还没有公开演出过,这回是"上档次"的,一定要好好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上海的演出是与中国戏曲学院的师哥严庆谷合作。现在居住在日本神户的严庆谷从上海京剧院到神户学院大学留学,正在研究日本的狂言,届时他将表演一出幽默的日本狂言,而石山雄太则演出中国京剧《时迁探路》和《三岔口》,唱双出。他们目前各自都在积极地着手准备,期待着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而举办的这一演出盛事。
记者请雄太比较中日文化的异同,他说,日本文化源于中国大陆,从根上来说,有相同的地方。就细节来说,感觉现代中国比较直接,日本则比较含蓄。比如跟人打交道吧,日本人礼仪比较多,中国人则一带而过,更注重与人的感情。
8月15日,是抗日战争结束的日子,记者请石山雄太就这个特殊时刻谈点自己的看法,他说:"在中国学习过程中,了解到这段悲惨的对两个民族来说都是很遗憾的历史。我作为日本民族的一员,要把这段历史永远记下,传给后一代,永远不要忘记。希望中日两国永远友好下去。" (高昌)

(摘自《中国文化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