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难忘曹州地灾后的苦难情,我也曾三上本把赈粮求情……似听得百姓呼唤……瞑目九泉”,倪茂才一个极具高派特色的“楼上楼”唱法,赢得观众阵阵喝彩声,这是近日他在长春大戏楼演《孙安动本》时的情景。演出结束后,记者采访了这位常年活跃在京剧舞台上、现任吉林省京剧院院长的高派传人。

倪茂才从10岁开始接触京剧,在河北省艺术学校从基本功学起。学校的老师觉得他的嗓子适合唱高派,给了他很多鼓励,所以,倪茂才从小就把高派京剧当成自己的毕生追求,即使后来很多同行转行唱赚钱多的流行歌曲,他也不改初衷。

业界都知道,高派是个很有特点的流派,继李和曾之后,传人寥寥无几,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和很好的天赋,容易走偏。上学期间,得知高派传人李和曾到石家庄演出,倪茂才便偷着从学校跑出去看戏。那时他买不起票,就想办法从后台溜进去,到查票的时候躲到厕所里。回忆起当初的经历,倪茂才叹了口气笑道:“丢人现眼的事都干过。”

1986年,倪茂才从河北省艺术学校毕业后,进入河北邯郸市京剧团,通过叶庆先老师的介绍,见到了李和曾并正式拜师。“那时候我就是先生的‘粉丝’。”倪茂才笑着说,“当时学唱了一段高派唱腔,李和曾先生听了录音,就马上让我见他。我俩见面后,先生竟说我长得和他有几分相像,我知道先生喜欢上了我。”

面对一个扮相英俊、气质洒脱、天生有一副好嗓子的后人,李和曾怎能不倾情相授呢?他将《逍遥津》、《除三害》、《哭秦庭》、《辕门斩子》等高派名戏教给倪茂才。这个学习过程,为倪茂才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倪茂才第一次到东北演出是在1992年,当时长春冰天雪地,倪茂才因不适应这里的气候冻感冒了,发着高烧的他发誓再也不来东北了。可令他没想到的是,来东北的几次演出却让他渐渐喜欢上了吉林省京剧院,后来便留在了东北。在吉林这方土地上,他有了自己的舞台,并吸引了不少人气,更成为吉林省京剧院的台柱子。

吉林省京剧院也特别器重倪茂才,在他来吉林的第二年,京剧院复排了大型现代戏《高高的炼塔》并由他担纲一号角色。此后,剧院又为他排演了《乌纱记》、《画龙点睛》、《弦高献牛》、《笑骂郎中》等新编历史剧和《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现代戏。

因倪茂才技艺过人、扎实肯干,10多年来,他主演的数部京剧剧目荣获了国家及省里的多个奖项。2008年倪茂才凭借《孙安动本》获得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一等奖,2009年他获得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紧接着2010年他又摘得第二十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奖的“主角榜首奖”。

如今,年近50岁的倪茂才把培养人才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为此他一直在努力。倪茂才认为,高派弟子之所以不好选,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由于学习京剧的人员数量锐减;二是培养一个京剧演员周期长,成才率低;三是高派京剧要求演员先天条件非常苛刻,高派鼻祖高庆奎在京剧最繁荣的时候也就选出来六七个弟子,而李和曾也仅收了几个弟子,其中有一半现在已离开舞台。所以,作为吉林省政协委员的倪茂才主张要将京剧人才的培养植入学校中,从娃娃抓起。

采访中,倪茂才谈得最多的还是吉林省京剧院的发展问题,即培养观众培养市场。今年以来,他在吉林省京剧院开始“百日集训”——邀请全国著名专家来院指导,每天早晨一上班,全团进入“一级战备”开始集训,提升院团的士气和整体水平。另外,京剧院还准备与国内一流导演合作,拍摄电影版《孙安动本》。同时,京剧院注重发挥青年人才的优势,主推一大批富有才华和潜力的青年演员,如张蕾蕾、杨雪斌、佟克旺等。

倪茂才说:“现在吉林省对文化、对京剧的投入和支持是空前的,我对吉林省京剧院充满信心,所以我再苦再累也要办好。吉林省京剧院敢打硬仗。现在我们的目标是冲刺国家级重点院团。”

李和曾、倪茂才合影

1990年李和曾、倪茂才合影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