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剧老戏中,有关“马“的故事真不少。值此新一轮马年开始的机会,与戏友们聊聊有关“马”的京剧,从中看看古人与马的关系,倒也有趣。
“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秦琼卖马》中秦琼的这段[西皮慢板]唱腔,由京剧大王谭鑫培灌制成唱片后,广为流传。据说,当年北京的大街小巷都能听到人们哼唱此段唱,简直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了。窘迫的秦琼为了还店主东的店饭钱,万般无奈,只得将自己心爱的黄骠马交给店主去变卖。此戏中,秦琼只是卖自己的一匹马而已,《贩马记》中的李奇却是专职的马贩子,经他手买进卖出的马匹不计其数。不过贩马并不是此剧的主题,全剧讲的是贩马人李奇一家受冤屈又得昭雪的曲折故事,如果叫“贩马人蒙冤昭雪记”就名符其实了。《奇双会》是全本《贩马记》中的一折,因梅兰芳常演而为广大观众所熟悉。不细看《奇双会》是不容易明白全剧跟“马”有什么关系的。细心听《奇双会·写状》,梅兰芳饰演的桂枝唱的一句吹腔“我爹爹西陵贩马四川货卖”就已经道出了其父原本是以贩马为生的“贩马人”。
《马前泼水》演的是书生朱买臣家贫如洗,妻崔氏不耐清贫,逼夫写休书,改嫁暴发户张三。朱发愤苦读,中第,任会稽太守。赴任时,已沦为丐妇的崔氏跪于马前,请求收留。朱命人取盆水泼于地,言:若崔将复水收回盆内,即可收留。崔知其意绝,羞愧撞死。实际上,泼在地上的水当然是收不回来的,与马何干?此剧剧名虽然有马字,剧情却与马并无关系。
《秦琼卖马》里的黄骠马原是“兵部堂王大人”作为礼物“相赠”的。无独有偶,《连环套·盗御马》中太尉梁九公的“日月追风千里驹”是皇帝老爷钦赐的。可见,在古代好马是常作为礼物送人的。
《清官册·审潘洪》虽然剧名中不含“马”字,却也有一段关于“马”当礼物送人的故事。剧中的寇准奉旨审问“潘杨两家之事”,后宫潘娘娘差人送来一份厚礼并放话说:“少时审问太师(潘洪),要你谅情一二”,“只要太师在,不要太师坏”。当寇准拿着礼单请示八贤王(杨六郎之内兄)时,八贤王深感作为官司一方的潘家送了厚礼而自己是官司另一方杨家的内亲,却没什么东西可送。于是,将其叔王所赐的“白龙御马”,“送与卿家乘骑”。而且,八贤王还嫌“内侍带马不中用,本御亲自带白龙”,要亲自为寇准带马。受宠若惊的寇准立即跪地,唱[二黄散板]:“自盘古 哪有 君与臣带马”,当年杨宝森饰演的寇准每唱此句必获满堂好。
八贤王为寇准带马是自愿的,可是在《元帅带马》(又名《胭脂虎》)中,元帅为妓女带马却是迫于无奈的。此剧中贼寇庞勋袭击会稽城,在众将均不能敌的危急关头,曾险被元帅斩杀的扬州妓女石中玉表示自己能擒庞勋,惟须元帅为之带马,方愿出阵。元帅不得已,只好唯唯听命,俯首受其奚落。最后,石中玉果然施计将庞勋擒获。
关公戏《赠袍赐马》(又名《灞桥挑袍》)中曹操送给关羽的“赤兔马”可谓大有来头,当初是董卓从西凉带来的宝马。据《三国演义》描写,此马“浑身上下火炭般赤,无半根杂毛,从头至尾长一丈,从蹄至项高八尺,嘶喊咆哮,有腾空入海之状。后人有诗单道赤兔马曰:奔腾千里荡尘埃,渡水登山紫雾开。掣断丝缰摇玉辔,火龙飞下九天来。”为了拉拢武艺高强的小将吕布,董卓把这匹宝马送给了他。《虎牢关》剧中,刘、关、张三英战吕布时,吕布胯下所骑正是此马。《三国演义》上说吕布:“弓箭随身可体,手持画杆方天戟,坐下嘶风赤兔马:果然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人马之中,汉末两绝。’那马左右盘旋,往来驰骋。”《白门楼》剧中,赤兔马连同方天画戟一并被部将侯成等盗走,这也是吕布被擒的一个重要原因。吕布被曹操处死后,马自然就落到了曹操手中。《赠袍赐马》中曹操赏赐关羽的就是这匹赤兔马。《白马坡》中关公斩颜良正是得力于此马。关羽挂印封金辞别曹操时,金银财宝均不带走,唯独骑走了这匹赤兔马。
《连环套·盗御马》中窦尔墩盗马是为了栽赃于黄三太,而另一出盗马戏《孟良盗马》(又名《翠黛山》)中,孟良盗马却不是做缺德事。孟良本来是受杨五郎之命,为赴檀州解救杨延昭与辽兵作战所需而向八贤王借取好马“万里云”的。因八贤王不肯,孟良就先盗其“千里驹”,诱八王来追,再乘势盗走“万里云”,赴檀州解围。另外,李洪春编演过《真假关公》又名《姚斌盗马》,讲的是姚彬盗取关羽的赤兔马为其母治病的故事,论动机也不是坏事。
名马一般都有某些特殊的本领。《马跳檀溪》中,刘表之妻弟蔡瑁设伏兵拟于宴间杀害刘备。刘备借更衣至后园跨马逃逸。蔡瑁亲自领军追逐。前有檀溪阻隔,刘备所乘之马,名曰“的卢”。在这生死关头,刘备加鞭疾呼“的卢!的卢……”此马骤然纵身而起,一跃三丈,飞抵对岸。刘备因此脱难。剧中刘备唱[西皮原板转二六]:
“西门以外有檀溪险,
既无桥梁又无渡船。
幸有的卢好坐战,
一跃跳过了檀溪边。
想是有鬼神暗助俺,
理当焚香谢苍天。”
(明明是马的功劳,却去谢老天爷!?)这种特异本领亦并非“的卢”的专利。《御果园》中尉迟敬德有句[二黄原板]唱道:“降马打死了宋金玉”。这里尉迟恭所降服的宝马名曰“抱月乌龙驹”。据小说《兴唐传》描写:此马“头至尾够丈二,蹄至背八尺五,……威武骠悍。除了肚子当间有滚圆的一个白月光,浑身一抹黑,油亮油亮的,跟三尺三大缎子面一样。”宋金玉就是为了抢夺此马而与尉迟恭比武致死的。尉迟恭不仅依仗此马跑得快(创造了“日抢三关、夜夺八寨”的记录),而且能跳得高——从地面直接跃上敌方的城楼,跳得远——为追赶秦王李世民而越过三、四丈宽的“虹霓涧(又作“红泥涧”)。《御果园》尉迟恭唱[二黄原板]“到如今学什么三跳涧”一句的“三跳涧”即是指李世民、尉迟恭、秦琼三人先后纵马跳过虹霓涧的故事。李世民和秦琼的坐骑分别是“玉鬃”和“呼雷豹”(见《隋唐两朝志传·第五十三回 美良川秦王三跳涧》)。呼雷豹原来是尚师徒的坐骑,《南阳关》伍云昭城楼上唱的[西皮原板]“手扶着垛口往下瞧,……尚师徒胯下呼雷豹”可为佐证。据《说唐·第三十七回叔宝戏战尚师徒》,秦琼原来的黄骠马是在与尚师徒交战时,跳涧未成,跌落石桥而亡的。随后秦琼又施计夺走了尚师徒的呼雷豹。最后,尚师徒在又一次失败后拔剑自刎而死,呼雷豹自然归秦琼所有。
《霸王别姬》一剧在着重描写霸王与虞姬的生离死别的情景之外,还有人与马的情感描述。在听到乌骓的嘶鸣声时,项羽吩咐将乌骓牵到身旁,说道:“乌骓呀乌骓!想你跟随孤家,东征西讨,百战百胜。今日被困垓下,就是你……咳!也无用武之地了!”感叹道:
“[西皮散板]乌骓它竟知大势去矣,
因此上在帐下咆哮声嘶!”
并且深情地吟唱:“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全本《霸王别姬》的最后一场,项羽在乌江边对迎接他的人说:“孤家杀得大败,有何脸面去见江东父老。将孤的战马送过江去,任它而行。”不料乌骓马跳入江中自尽。项羽叹道:“[西皮散板]马知恋主好烈性,愧煞忘恩负义人。”
马不仅用于作战,更是古人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所以,京剧几乎处处有关于马的唱词。如《伍子胥》中的每一折里都能找到与马有关的戏词:《战樊城》中伍尚读家书时唱[西皮原板]“骏马十疋莫留停”,临行前唱[西皮摇板]“含悲忍泪足踏镫”,伍员唱[西皮快板]“兄长上马两泪淋”,迎敌前伍员唱[西皮散板]“家将与爷备丝缰,……带枪带马阵头上;<文昭关》中伍员内白“马来!”[西皮散板]“伍员马上怒气冲”;《浣纱记》里伍员唱[西皮导板]“豪杰打马奔吴国”,[西皮摇板]“伍员拉马溪边过”;《鱼肠剑》里伍员唱[西皮导板]“匹马单枪弃楚藩”,[西皮原板]“马到长江无渡船”,[西皮散板]“报仇心急马加鞭”。
《红鬃烈马》是京剧中少有的纯粹以马的名字为剧名的重头大戏。严格地说,《红鬃烈马》不是“一出”戏,而是一系列戏的总称。凡是有关王宝钏和薛平贵的戏,都属于这个系列。一般归结为十三出戏,分别为《花园赠金》、《彩楼配》、《三击掌》、《闹窑降马》、《别窑投军》、《误卯三打》、《母女会(探寒窑)》、《鸿雁修书》、《赶三关》、《武家坡》、《算军粮》、《银空山》、《大登殿》。(另外,也有“王八出”和“薛八出”之分:王八出,就是以王宝钏为主要故事线索的八出戏,包括:《花园赠金》、《彩楼配》、《三击掌》、《平贵别窑》、《探寒窑》、《武家坡》、《算粮》、《大登殿》。薛八出是以薛平贵为主要故事线索的八出戏包括:《花园赠金》《彩楼配》《平贵别窑》《误卯三打》《赶三关》《武家坡》《算粮》《大登殿》。)其实这十三出戏中,真正与红鬃烈马有密切关系的只有《闹窑降马》。如今舞台上已经见不到这出戏了,笔者也寻不到此戏的剧本,只能从民间传说中推测此戏的情节。原来红鬃烈马是西凉国的一匹宝马,此马性情刚烈,常人难以驾驭。西凉国王决定把这匹宝马进贡与大唐,以观察大唐能驾驭这匹宝马的人数。马到了唐朝一度无人能降服之,唐王下旨若谁能降服此红鬃烈马就破格封为神威将军。结果薛平贵冲破种种阻挠来到比武场并且成功地降服了红鬃烈马。由于王允的干预唐王未能兑现封官的承诺而只让薛平贵做了个马前先行。这些情节在《武家坡》薛平贵的唱词中有所交待:
“[西皮原板]自从降了红鬃战,
唐王驾前去讨官。
官封我后军都督府,
你的父上殿把本参……
[流水板]薛平贵倒作了先行官。”
《汾河湾》虽然从剧名到剧情都跟马没什么关系,可是当薛仁贵哄柳迎春说他在军中当了一名“马头军”与人看马时,柳迎春竟说出了一连串马的用具:
“薛仁贵(白)柳氏不要啼哭,我与你带来一件好物件来了!
柳迎春(白)你还有什么好物件,无非是马刷子、马嚼子、马鞭子、马蹬子!
薛仁贵(白)不要在马的身上打搅,……”
古人除乘骑用马外,还要用马来拉犁耕地。《大保国》杨波奏本时为了说明战争对百姓造成的灾难,有句[二黄三眼]唱道:“直杀得有田有马无人耕地”。
由于马和人的生活关系密切,所以许多地名与马有关,这也反映在戏名上如《马鞍山》、《马嵬坡》、《骆马湖》、《马陵道》等。据说马陵道旁与马有关的地名、村名很多,如:马场、庞涓一次上马石、庞涓二次上马石、跑马岭等。
有时马也会给人惹祸的。《战宛城·马踏青苗》中曹操因为马踩踏了百姓地里的青苗只得割发代罚,算是给百姓一个交待。
马虽然有时给人惹祸,但关键时候没有牠是要难死人的。《长坂坡》赵云本来是要救糜夫人,剧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赵 云(白)主母不必悲痛,请骑战马,待云步战,杀出重围,保定主母,去见主公要紧。
糜夫人(白)千万不可以我为念,速保此子去见他父,就是刘氏的祖先,也感你的大恩。况且大将交锋,岂可无马?
赵云(白)主母快请上马,那曹兵杀来,岂不两误?
糜夫人(白)将军啊!(西皮散板)
自古大将无战马,
怎能交锋把阵临。”
正因为三人只有一骑马,而“大将交锋,不可无马”,糜夫人为了把马腾给赵云才投井自尽的。
除了作为牲畜之“马”外,“马”还是中国人的一大姓氏。以姓马的人名为剧名的京剧有《马昭仪》(又名《武昭关》)、《马义救主》、《路遥知马力》等。
提到姓氏之马,京剧爱好者不会忘记一位京剧大师——马连良。作为身兼前后两任“四大须生”的“马派”创始人,他对京剧艺术的贡献绝非拙文所能描述。在此只想借此聊“马”的机会再聊一聊笔者亲眼所见的有关马连良的“马”。上世纪五十年代,马连良剧团到青岛演出。笔者当年才十二、三岁,虽还不懂戏,却也是个小戏迷了。家里人去看马连良忘记给我买票,我就要了两万元自己去永安大戏院买票看戏。当年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马”——大幕一开,马剧团的守旧不同于一般,展现在观众眼前的舞台背景是古朴典雅的古代车马人图案,与马连良的表演相映成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马派戏流传下来的倒不少,可是这与马派风格十分协调统一的车马人守旧却很难见到。马年到了,笔者根据儿时的印象,把从互联网上搜到的车马人画转于此,以表示对马连良先生的怀念。
本贴由撕边一锣2014年1月30日16:17:00在〖中国京剧论坛〗发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