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话,“北京学戏、天津唱红、上海赚包银”。天津是京剧艺术的大码头,这里的父老乡亲认可了,学艺之人才有足够底气天南海北地跑码头。
前不久,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天津落下帷幕。这是一场举世瞩目的国剧盛典,一次对近年中国京剧艺术继承发展的大检阅。连续创排京剧《三关明月》《大脚皇后》《知音》,以原创京剧《走西口》闯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的山西备受关注,此番携新编京剧《紫袍记》精彩亮相。山西不断出人出戏出精品引人瞩目。
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11月底在天津落下帷幕。这是习近平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之后,文化部主办的首个国家级的艺术盛会,也是首次取消评奖的艺术节。
与往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相比,本次京剧节参演的表演团体覆盖面广:33个院团来自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台湾地区,有中直院团、地方院团,也有民间剧团和戏曲院校。汇集的名家多:活跃在演出一线的名家与青年翘楚悉数登场。参演剧目数量多、种类多:25台参演剧目及一台折子戏组合,5台祝贺演出剧目。
在这个宏大的背景下,在这样恢弘的检阅中,作为戏剧大省,却又是京剧小省的山西,有没有新创剧目获得资格参加这届中国京剧节?山西省京剧院,曾经走出当红京剧名旦李胜素,以原创京剧《走西口》闯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的地方院团,能否亮相津门?备受瞩目。
更为巧合的是,山西省京剧院的前身是天津市红枫京剧团,1956年在太原市有名的“戏曲市长”刘舒侠的主持下,迁到太原,正式定名为太原市京剧团,1992年扩建为山西省京剧院,并且新成立梅兰芳青年京剧团。58年过去了,在文化多元,戏曲凋敝的今天,这个曾经流淌着“津派艺术”韵律的枝桠,移植在水深土厚的黄土地,开出什么花儿,结出怎样的果实?天津的老艺人、戏迷票友们充满期待。
1 京剧《紫袍记》亮相津门当年“红枫”枝桠今日风采几何
就在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开幕后的第二天,11月11日、12日晚,天津中华剧院座无虚席,山西参演本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的唯一剧目,山西京剧艺术近年最高水平的新编历史京剧《紫袍记》亮相津门,连演两场,3000余名观众观看了演出。12日晚的演出,演员在戏迷如醉如痴、如雷贯耳的掌声与喝彩声中两次谢幕,数十名天津戏迷票友自发地将书写着“再现红枫异彩”的匾额送上舞台,并为剧中两位主演王越、单娜分别送上“裘派新星”“梅派传人”的匾额。那晚天津中华剧院出现空前的戏剧性高潮。
演出后,文化部艺术司专门在天津组织召开第七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演出剧目京剧《紫袍记》评论会。评论会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著名评论家仲呈祥主持,中国戏曲学院教授、著名戏剧评论家傅瑾等本届中国艺术节20余名观演团的评论家,对《紫袍记》的剧目质量、演出效果进行深入点评。
专家们认为,山西演艺集团、山西省京剧院创排的新编历史京剧《紫袍记》连演两场,惊艳津门,在京剧艺术重镇天津产生这样的演出效果十分难得。《紫袍记》表现的是武则天与狄仁杰君臣关系的故事,却与传统戏大相径庭。其重点突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全剧立意高远,阐释的是人物爱国爱民的大情怀、大气度、大谋略。二是创作严肃、严谨,符合历史,绝不戏说,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用崭新的历史观在京剧舞台塑造了一代女皇、一代名臣的人物形象。三是该剧根植中华传统文化厚土,具有深刻历史镜鉴作用。
仲呈祥说,中国京剧艺术节连续举办七届,每届都能看到山西省京剧院的新作。山西省京剧院在全国算不上大团、名团,但是这个团求贤如渴,不断面向全国引进优秀人才,培养人才,艺术创作人是根本,这是山西省京剧院不断出人、出戏、出精品的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文艺创作有“高原”,缺“高峰”。《紫袍记》起点很高,可以说已经站在“高原”上,希望该剧继续打磨,不断精进,早日攀上“高峰”。
2 京剧节上作为一种现象被讨论一个地方院团何以不断出角出戏
京剧艺术是“角儿”的艺术。在这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山西作为一个现象被讨论,山西演艺集团、山西省京剧院,一个地方演艺团体能够不断创排新戏,推出名角,引起关注。山西省文化厅原厅长、文化部原艺术局局长曲润海对此作了一个较为清晰、完整的梳理。
山西素有戏曲大省之美誉,50多个剧种,代表剧种是“四大梆子”。数千个院团中仅有一个京剧团。在一片“梆腔”声中,京剧如何生存?省京剧院始终把延揽人才,培养、保护人才放在剧团生存的首位。当年随天津市红枫京剧团入晋的第一批老艺术家已把三晋当作故乡。李铁英的《古城会》《白马坡》,任岫云的《红娘》《金玉奴》堪称京剧在山西开花的经典。第二批是中国戏曲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和老艺术家的弟子,大多数将青春和艺术才华奉献给了黄土地。陈志清的《四郎探母》,白承宗的《四进士》,赵婉茹的《宇宙锋》,成为京剧在山西传承创新的标志性作品。第三批是省戏曲学校培养的京剧演员。人才不够面向全国招揽,李胜素等从四面八方聚拢到山西,她的《霸王别姬》《红线盗盒》等剧目,名扬海内外。
唱《紫袍记》的已经是省京剧院的第四批人才了。王越、单娜就是面向全国招揽来的。单娜在加盟省京剧院之前,也曾去过大连、杭州,及全国几家知名的京剧院团,大团人才聚集,登台机会少,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单娜来到山西,省京剧院把她这个名不见经传,却又是个好苗子的演员,当做台柱子来培养,她的艺术成长在《紫袍记》中一览无余。单娜说,她的师姐、当红京剧名家李胜素常说,没有山西省京剧院就没有李胜素,在这里大有可为。
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越说:“我最难忘的是2012年12月10日那个晚上。”山西演艺集团、山西省京剧院为他举行拜师仪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出席拜师仪式。王越跪拜的恩师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长春先生,是我国京剧大师裘盛戎先生的入室弟子。李长春表示一定要带好徒弟,希望王越潜心钻研京剧表演艺术,在艺术道路上有更大的进步。王越说,要学习老师醇厚的品格和深厚的艺术,不断提高演唱水平。
如此看来,《紫袍记》的创作演出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3 创作与评奖的互动效果往往事与愿违取消评奖,让文艺院团专心搞创作
本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是首次取消评奖的艺术节,被业内称为不用跑奖的京剧节。京剧表演艺术家、河北省京剧院名誉院长裴艳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评奖的症结所在:“为了一个人,排了一出戏,演不了几回,拿了一个奖,最后一个大钉子把奖高高挂起。”
山西演艺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贾新田认为,设置奖项的初衷,是保护、推动创作,但多年来创作与评奖的互动效果事与愿违,往往是为了评奖而评奖,忽视了艺术本身的规律。为评奖而评奖,创作易成为“隐性”的政绩工程,导致许多参与评奖的作品成了“命题作文”,难以被演出市场接受,遑论成为日后的保留剧目。
谈到在京剧艺术节上的收获,省京剧院院长张智说,这届京剧艺术节取消评奖,也省去许多跑奖的烦恼,文艺院团可以更加专心致志地搞创作了。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紫袍记》在天津演出产生的反响令人振奋,观众的掌声和专家的赞誉是最好的褒奖。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举办的首次全国性京剧艺术活动。此时,提倡简朴、反对奢靡的良好风气已投射到舞台表演领域,如晚会数量减少、企业包场演出减少等。京剧节以评代奖,是节俭之风的延续。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