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红霞尚满天。张春秋被誉为“齐鲁梅派第一枝”,曾荣获山东省委、省政府“山东省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至今仍活跃在中国京剧舞台上。
2014年是中国现代京剧的践行者张春秋从事京剧艺术八十周年。今年也是张春秋拜师梅兰芳先生六十周年,主演现代京剧《红云岗》进京为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并获奖五十年。
拜梅兰芳先生为师 书写京剧春秋
说起张春秋,不能不提他学戏的经历。1926年,张春秋出生于江南一个贫苦家庭,6岁时母亲猝亡,父亲迫于生计,将她卖给了上海“喜临堂”张家戏班班主张远亭、董月红夫妇作养女。养父母见她是个学戏的苗子,便让她拜师学艺,受业于当时的京剧名角董明艳。6岁,本是女孩儿在母亲怀中撒娇的年龄,但不管是赤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张春秋每天清晨5点钟都要起床练功。张春秋8岁正式登台,15岁以“文武兼备,扮相俊美”成为科班主演,不论青衣、花旦、武旦样样拿得起,可谓文武昆乱不挡,而且能反串老生、武生、花脸,在京、津、沪、鲁享有盛名。
1954年,梅兰芳先生到南京演出,由张春秋所在的京剧团辅佐。梅兰芳先生慧眼识珠,正式收张春秋为入室弟子。梅兰芳先生对她亲自教诲,说戏时格外用心。梅兰芳先生还让自己的琴师姜凤山为她吊嗓,让儿子梅葆玖的武功老师徐元珊为她说身段。拜师后,张春秋每年有几个月的时间跟随梅先生去杭州、武汉、南昌、长沙等地巡回演出,深得梅派真髓,京剧表演艺术又登上了一个高峰。张春秋的表演简洁大方,细腻传神,朴现于外,慧寓于中,不争一技之巧,注重人物塑造,给人端庄凝重,落落大方之感。她的唱不以绚丽花俏见长,而以平稳甜美取胜,平稳中蕴含着深厚的功力,简洁中包含着丰富的感情。反串小生亦见棱见角,漂亮传神。
1957年,应山东省青岛市京剧团的请求,张春秋被借调去青岛工作,这期间她显示了不俗的艺术功力,与著名老生言少朋、张少楼夫妇同台演出,深受好评。1958年,由于张春秋出色的艺术表演和对党对新中国的热爱,她被吸收为中共党员,还担任了副团长,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民艺术家。
《红嫂》引全国轰动 形成京剧独特风格
在八十年的舞台生涯中,张春秋先生成功塑造了红嫂、杨玉环、赵艳蓉、虞姬、穆桂英、秦香莲、花木兰、白娘子、周瑜 、张良、林黑娘等一系列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特别是她主演的现代京剧《红云岗》(原名《红嫂》)在全国引起轰动,而她塑造的红嫂形象更是家喻户晓,1976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
她录制的《凤还巢》、《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京剧电视片,亦播誉海内外。张春秋先生以其精湛的技艺,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朱镕基、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张春秋先生主张京剧艺术与时俱进,在对传统中不适合今天欣赏的陈旧程式,张春秋先生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主张“旧戏新演”,梅兰芳先生之子梅葆玖说:“张春秋善于把学到的东西进行再创造,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张春秋对京剧的继承与革新做出重要贡献,也对当今的京剧艺术创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辅导学生8000余人 将“红嫂”精神延续
除了精进自己的技艺外,张春秋致力于京剧人才培养,多年在专业艺术院校和老年大学京剧班授课,为全国各地的业余京剧社团做顾问,无论专业演员、戏迷票友,还是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她都倾其所有,精心传授。她不仅教学生演戏,而且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她嘱咐学生们:“要甘心做绿叶,不要只想做红花,对角色不挑不争,分配什么就演什么,这不是甘于平庸,业余时间可以钻研自己擅长和喜欢的角色、剧目,‘闲来拾,忙来用’。”张春秋足迹踏遍山东、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天津以及台湾等地,辅导学生8000余人次,为京剧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卓越贡献。
张春秋说:“是党把握培养成为人民的艺术家,我更要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贡献,我要永远演下去,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张春秋和她的京剧艺术也将绽放出更新更美的花朵,散发出更浓更纯的芳香,以未老的“红嫂”精神,把京剧梅派艺术传承发展下去。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