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他们和爹爹都一样,都有一颗红亮的心”。7月17日21时,《红灯记》耳熟能详的优美唱段回响在乌鲁木齐剧院,勾起了一代人的回忆。
饰演李玉和的是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的张浩洋,他是第二代“李玉和”钱浩梁的亲传弟子。由于张浩洋身段、相貌与钱浩梁相像,加之刻苦用功,受到恩师赏识和观众认可。张浩洋唱腔高亢昂扬,情感充沛稳练;毕小洋饰演的李奶奶唱腔通透嘹亮、悲怆铿锵,在“说家史”中尽显细腻情怀;张译心的铁梅扮相玲珑,嗓音清甜。
熟悉的情节,优美的旋律,观众每到高潮处都会用手打着拍子。1959年出生的市民张峰回忆,以前打开收音机就是样板戏,学校、工厂演的也都是这些。经典唱段很容易产生共鸣。特别是震撼人心的“说家史”片段深深植根于几代观众心中。
现代京剧《红灯记》由国家京剧院根据沪剧《自有后来人》改编,创作首演于1964年,演出达数千场。作为国家京剧院的常演剧目,全剧共分为“接应交通员”“接受任务”“粥棚脱险”等十一场。
7月17日,在乌鲁木齐剧院,国家京剧院的演员们正在表演《红灯记》第五场痛说革命家史。
【继续阅读】
李海燕与乌鲁木齐同行切磋京剧艺术
17日,国家京剧院二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五小程旦”之首的李海燕走进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排练厅观摩教学,与演员和戏迷共话传承。
在市艺术剧院六楼排练厅,传统京剧《失街亭 ·空城计 ·斩马谡》正在联排中。李海燕认真观看了联排,已经第二次来新疆演出的李海燕说,演出出乎意料,无论是主演还是配角都非常棒。她说,新疆戏曲基础很厚重,大家对戏的热爱程度不比北京差。李海燕坦言,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每一个戏曲人来说,一直在坚守传统艺术、 传承中国经典。
传承和发展戏曲,“首先要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传道授业解惑,来不得半点马虎。”李海燕说。京剧更是承上启下、承前启后,“传”的是国粹艺术的精气神。传帮带是京剧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李海燕说, 首先要把原汁原味的老戏传承下去, 再谈创新, 创新来源于演员理解感悟的新境界,并不在于舞美灯光等包装手段。
市京剧团(新疆京剧团)青衣演员高茜是第二次见李海燕,李海燕所说的“功必须要练,嗓子每天都要吊,要揣着能耐等机会”,让年轻演员很受鼓舞。
现场,除了演员,戏迷更是争着与李海燕合影留念。72岁的兵团老军垦京剧团团长靳长礼与二十几名团员三天前就买了由国家京剧院演绎的传统京剧《杨门女将》 和现代京剧 《红灯记》 戏票。
“在家门口看这么好的剧,太不容易了。”靳长礼说,2014年李海燕曾到我们社区演出过,看经典京剧是件幸福的事儿。无可否认,当前,和其他戏曲艺术一样, 京剧与秦腔一直经受着时代变迁所带来的各种考验。
李海燕说,作为一种代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只有吸引青年群体,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热情关注与学习,京剧才有前途。鼓励中小学生学京剧,对于青少年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国粹,具有重要意义。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