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国京剧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诸多前辈艺术家的创业史。而支撑这部创业史的主体,则是那些卓有建树的表演艺术大师暨流派创始人。京剧史上的数度辉煌,莫不是因为涌 现出一位又一位杰出的流派创始人,以他们厚积薄发并具鲜明艺术个性的精湛技艺,把京剧艺术推向一个又一个鼎盛时期。
流派,是因表演艺术风格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的。表演艺术,不外是指唱、念、做、打诸方面 的技艺。其中,声腔往往是体现流派特征的一个重要侧面。当然,也有一些流派创始人,在 创造出独具特色声腔的同时,兼及念做及至武功方面的表演。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往留下来的资料,也多是用唱片记录下来的声腔,而未能如今天这样,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把前辈艺术家的声与像同时全面地录制下来,让后学者得以全面地继承他们的高超技艺。 京剧艺术从诞生至今,已有一百六、七十年的历史,一百多年来,成就了为数众多的艺术大家。正是这些艺术中坚们,在坚实地继承前辈艺术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作,发展 、升华、创新、突破,创建出风格各异的表演艺术流派,把京剧艺术的百花园装点得姹紫嫣 红、绚丽多姿,使国之瑰宝得以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认真地重温京剧史,我们不难发现,推动京剧艺术发展的因素其实只有两个:人和戏。其中 ,人是起决定作用的首要因素。因为戏是人创造出来的,没有人的努力,也就不会有好戏问 世。也许正是基于对这一客观历史规律的正确领会,所以,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党和政府 的主管部门,就十分重视对京剧人材的培养,明确地提出了:出人、出戏"的要求。
应当说,新中国的成立,使京剧艺术的生存与发展,获得了历史上空前的良好社会环境,从 五十年代初到六十年代中,京剧艺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极盛局面。以梅兰芳大师为代表的一 大批名震遐迩的老艺术家,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感召下,重新焕发了艺术 青 春,大家精诚团结、同心同德,演出了一台台炉火纯青、脍炙人口、足具典范价值的佳剧。 也正是在那种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和频繁的艺术实践中,涌现出若干新的艺术流派。 新流派的出现、发展、完善与巩固,应当被看作是新中国京剧事业蓬勃兴盛的重要标志。
(一)建国后涌现出的崭新艺术流派:
于新中国成立后形成、发展与完善的两个重大艺术流派是旦角中的张(君秋)派和净行中的裘 (盛戎)派。
张君秋在原宗梅派艺术的基础上转益多师、融尚、程、荀派于一炉,经过多年的潜心创造 与实践,终于派生出集大成的张派声腔艺术,张派声腔华美透亮,刚柔相济,委婉多姿、声 情并茂,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张派的代表剧目有《望江亭》、《状元媒》、《秦香莲》 、《刘兰芝》、《楚宫恨》、《金山寺·断桥·雷峰塔》和《怜香伴》等,即使是传统剧目 《四郎探母》和《大保国·深皇陵·二进宫》等剧,张派也有非同一般的唱法。此外,在新 编剧目《秋瑾》和现代剧《沙家浜》等剧中,也多所创新。
裘盛戎在继承其父裘桂仙和一代名净金少山艺术的基础上,广征博采,结合自身条件于净行 的声腔中,不露形迹地化入了生行乃至旦行的声腔旋律,从而极大地丰富了铜锤花脸唱腔的 表现力。裘派声腔刚中见柔、粗中有细,情酣意饱,神完气足,唱来如火山喷涌,摄人心魄 ,具有不可抗拒的情感穿透力。在做表上严谨规范挺拨大气,善于将架子花的工架做派融入 表演之中,注重由表及里地刻画人物,使所扮演的艺术形象,各具鲜明的性格光彩。裘派的 代 表剧目很多,诸如《铫期》、《连环套》、《锁五龙》、《将相和》、《铡美案》、《赵氏 孤儿》、《海瑞罢官》和现代戏《杜鹃山》等。
张派和裘派皆为建国后创立的最具广泛影响的新流派。尽管有人对"无旦不张"、"十净九 裘"抱有异见,但这两个大流派广为流传却是无可争议的客观事实。它们之所以被后学者奉 为圭臬,被广大的观念喜闻乐见,在一定意义上,是因为它们适应了时代,也适应了观众的 审美需求。可以断言,这两个大流派还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二)形成于建国前繁盛于建国后的重要流派:
"四大名旦"中之程砚秋和"四大须生"中的杨宝森,虽然早于解放前就确立了各自的艺术 流派 。但实事求是地说,彼时他们的影响还是有限的。而两个流派真正大红大紫,则是在建国后 ,准确地说是二位大师辞世并经过了"文革"的一场浩劫,传统京剧得以复苏之后。为什么 这两个流派会经历如此奇特的历史演变呢?余以为这是因为它们饱孕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 深刻底蕴所使然。程派艺术含蓄深沉,杨派艺术空灵简约,如果可以用中国绘画来比拟,那 么前者是工笔,后者似写意。两者虽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而结果却是殊途同归的。它们都 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那种探之不尽、悟之不饱的深刻内涵。是经得起反复欣赏并每有所获的高 雅的艺术品,如醇酿,有后劲。这样的艺术品是有长久的生命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两位 大师在生命最后时刻联袂灵制的一出《武家坡》声腔,无疑是具有经典价值的千古绝唱。也 正是因为两大流派的根基深厚,所以才会在经历了几十年风雨冲刷之后,开花结果,愈益显 现出它们永不凋谢的魅力。
近年来,师程习杨者与日俱增,迷醉程杨者更是不计其数,两位大师泉下有知,当含笑瞑目 ,怡然自得。
(三)未曾以流派标榜而确已形成流派者:
由于历史的机遇和命运的安排,有的艺术家事实上已经具备了作为流派创始人的一切条件, 而终于没有立成派,李少春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李少春是位难得的全才,可谓文武昆乱不挡。他文宗余叔岩,武承杨小楼,可贵的是他既忠 实继承传统,却又不是亦步亦趋泥古不化。无论是文、是武,他都有自己的见地,他敢于站 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攀登,努力创造出既适合自身条件,又符合时代要求的崭新艺术形象来 。而且,由于他博览群书,广结贤达,勤于思索,勇于实践,所以在他的艺术创造中,体现 出一种异乎寻常的文化味。他演的蔺相如、鲁肃、关羽等角色如此,即使是像秦琼或林冲等 角色,也不失有种含而不露的书卷气。
讲到流派,总要要求它的创始人有足以展现独特艺术风格的代表性剧目。李少春有吗?答案 是:不但有,而且是臻于完美,无懈可击。一出《野猪林》便足以为李少春定乾坤。这出戏 ,他不但是编导演一人担,而且是集唱念做打于一身。如此精美绝伦的好戏,谁个不服,哪 个不 爱?它已经成为京剧艺术画廊中一幅永不褪色的佳作。再如现代戏《白毛女》、《林海雪源 》乃至猴戏《闹天宫》,哪一出不精美,哪一出不地道? 众所周知,李少春艺术上的辉煌是在建国后,完全可以说是新中国造就出来的一代艺术大师 。他的艺术也完全能够自成一派。如今,不乏中青年演员选择了李少春模式,向亦文亦武全 面发展的方向努力。这也足以说明"李派"的影响也已跨跃了时空的局限。
(四)已被众人约定俗成的流派: 流派不是自封的。常常是当一位艺术家以他独树一帜的精妙技艺,征服了观者,于是人们发 自内心地喊出"某派"、"某派"来,正所谓水到而渠成。
建国几十年来,除了上述几个覆盖面较大,影响也较广的流派外,还有一些流派是被内外行 所公认的。诸如小生行中的叶(盛兰)派;武生中的厉(慧良)派;旦行中的赵(燕侠)派,关( 肃霜)派;净行(架子花)中的袁(世海)派;文丑中的萧(长华)派和武丑中的张(春华)派等。篇幅所限,不能对它们一一详述,但它们对现今京剧界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
流派的涌现是京剧艺术繁荣发展的生动体现。流派创始人之所以会创出新流派,首先必须有深厚的根基,也就是学得多,会得广,在继承前辈技艺上下过苦功夫,掌握了真本事。其次是依据自身的条件,化他为我,融汇贯通,不照猫画虎,不墨守陈规,勤于用脑,敢于开拓 ,并在锲而不舍、不怕失败的艰苦实践中出一条独具个性的艺术新路来。
时代呼唤新流派的不断涌现。期冀那些年富力强、活跃于当今京剧舞台上的新星新秀们,切 莫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而是要向前辈艺术家们那样,用毕生的精力攀登艺术上一个又一 个高峰,创建出一个又一个新流派,唯其如此,我们的京剧事业才会常盛不衰永放异彩。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