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戏要“流”,这个“流”就是多演出。在本届京剧节一次座谈会上,一位戏迷说了句令人深思的话:新创剧目要吸引观众,让观众喜欢,就不能在京剧节“火”一把后冷却。如何保持新创剧目的演出热度?这是京剧节留给我们的一个话题。
看传统戏,戏迷都有这样一个感觉,经典折子戏或新编历史剧,各个京剧团都在演,戏迷从中得到的乐趣就是看“角”。名家演名作,都会有各自特色,并获得戏迷掌声。《洪羊洞》《奇冤报》《玉堂春》《断桥》《将相和》《野猪林》《四进士》等等,各种流派都在唱,唱出了不同流派的风格,戏迷也就乐在其中了。在须生行当中,有南麒北马一说,马连良演《四进士》,同样的戏,周信芳演出的剧名是《宋士杰》。京剧《将相和》就有李少春和袁世海演出的版本,也有马连良和裘盛戎、谭富英和裘盛戎的版本。正是京剧的流派纷呈,使一部部经典剧目散发出不同的艺术魅力,刺激着戏迷一次次观赏欲望。现在,这一舞台现象,在新创剧目的演出中已不复存在了。
著名花脸尚长荣继《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后,这次又成功地主演了《廉吏于成龙》,三部戏都获得了大奖,曹操、魏征和于成龙也成了尚长荣的艺术符号。但尚老师毕竟已60多岁了,为使这三部好戏能经常演出,能否也让年轻演员来演呢?以老带新,不仅可以使好戏常演出,也有利于培养新人。放眼全国,更有许多净行、生行、旦行可联袂演这三部戏。就以于魁智为例,他是一位优秀的演员;尤其在传统戏方面,更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票房老生,而在原创剧目方面至今还没有自己的代表作。如果让他和杨赤、李胜素联袂演这三部戏,凭着他们的影响力,肯定会产生传播的热效应。
移植也是一种创作。梅兰芳晚年名剧《穆桂英挂帅》被公认为梅派艺术的又一座丰碑。这出戏就是梅兰芳看了马金凤主演的豫剧《穆桂英挂帅》后萌发了创作激情,于是将它改编成京剧,作为向国庆10周年的献礼剧目。再如刘长瑜的代表作《春草闯堂》,也来自于福建莆仙戏。还有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都是从沪剧移植过来的。京剧能够移植地方戏,其它剧种也可以移植京剧剧目。
好戏要“流”,关键是演出版权的问题。新编戏由于布景、道具以及演出人员等因素,走出去的话,演出成本较高。如果出售演出版权,既使好戏能够大家演,又能使创作成本得到消化。在演出市场中,如何开展版权运作是个新课题。在原创剧目好戏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优质资源,使好戏“流”起来。

(摘自 《解放日报》)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