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舞蹈选秀节目《中国好舞蹈》中,一名叫裘继戎的舞者,穿着白色绸衫,搭配红丝巾,在舞台上大秀街舞—他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裘盛戎的嫡孙。10岁那年,他的名字“子千”被父亲裘少戎改为“继戎”,被寄予了继承先人遗志、传承并发展京剧的期望。然而,他曾经抵触过家庭带给他的这一选择。
直到母亲告诉他可以放弃的时候,学戏十年的裘继戎才发现京剧中那一个个生龙活虎的人物、一出出精彩绝伦的剧目早已打动了他的心。即便如此,在中国戏曲学院就读期间,裘继戎还是深深爱上了迈克尔·杰克逊的舞步,对舞蹈或者流行文化的喜爱甚至一度超过了对京剧的兴趣。
裘继戎的这些行为,曾经引起过不少争议。“出生于京剧世家的他对京剧的态度尚且如此,更何况那些普通的年轻人?”不少人由此产生了这样的忧虑,进而把这种忧虑扩展到对整个传统文化的担忧。此番,他在舞台上的表现更是把争论和担忧推向了一个高潮。
与此同时,担任该节目导师的海清也自爆出生于昆曲世家,而她“小时候学习昆曲不到一年,就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世家子弟”都不能继承传统,于是,更多的人会问,年轻人真的准备抛弃传统戏曲了吗?
传统戏曲之吸引力
流行歌曲与京剧元素的融合,昆曲精致的舞台妆,传统戏曲的念白、唱腔、一颦一笑中的深厚文化积淀,都成为年轻人热爱戏曲的原因。
在天津京剧院老生演员凌珂看来,情况并没有那么糟糕。2011年,凌珂和他的几位朋友一起创办了名为“元声京戏坊”的京剧演出剧社,该社以青年演员为演出主力。在多年的演出中,凌珂注意到,他们的观众中有70%都是年轻人,即使是京剧院的演出,年轻观众也不在少数。
南开大学2004级本科生小黄还记得,2004年由白先勇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南开大学演出时的盛况。“好像是一连演了三天。每个院都只有很少的票,我有幸得到了一张。为了抢占好位置,即使有票的同学也早早去排队。印象中,那队伍得有十来米长,有好几名保安维持秩序。第二天排队的人更多了,即使到了入场时间,保安也不敢打开礼堂的门,怕人群一拥而入造成踩踏。更多的保安来了,人群也被疏导着进入,即使这样,我还是被拥挤的人群"挤"了进去,腿被桌子蹭破了。”小黄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形:“那天,连礼堂的过道里都挤满了人,一些没有票的同学,想尽方法混进去。只要你看到当时的情形,听到表演结束时那持续了很长时间的掌声,就不会说年轻人对传统戏曲没兴趣了。”
起码,传统戏曲中的某些元素还是能吸引年轻人,甚至说备受年轻人欢迎。今年,天津卫视推出了一档名为《国色天香》的戏曲真人秀节目。在该节目中,参赛明星用京剧、豫剧、评剧、越剧、黄梅戏等曲种改编流行歌曲,节目播出后在网上热议不断,而那些忠实粉丝中,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凌珂曾经担任过《国色天香》的评委,用他的话来说,就是“歌曲加入京剧元素后产生了更特别的味道”,让年轻人觉得“哇,真神奇”!
天津人秦舒妍曾举办过多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沙龙和活动,其中名为“古韵国影”的体验活动颇受欢迎。“我们请来昆曲表演的老师,完全按照舞台演出的流程和标准为体验者化上戏妆,然后拍照留念。在这个过程中,体验者了解到了昆曲的基本知识,由此爱上昆曲的不在少数。”秦舒妍说。
作为一名戏曲爱好者,24岁的姜浩正在从戏曲观众向票友转变,如今他经常到西沽公园和一群老人学习、切磋。他对戏曲的兴趣,是从看到李玉刚在《星光大道》节目中的演出开始的。“如果我没记错,那应该是2006年。我当时觉得李玉刚的歌曲里有一种深厚的、能让我的心安静下来的东西,后来我知道那是戏曲的魅力。我以前是音乐发烧友,那之后就开始听戏,京剧、昆曲、黄梅戏,什么都听。我发现网上有不少爱好者的论坛、小组、圈子、QQ群,很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都是传统戏曲的爱好者。至于说哪些元素吸引了我们,我觉得正是让很多年轻人受不了的慢速度。当然,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每一段念白、每一个唱腔、一颦一笑中,无一不包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每次看戏、听戏,我都恨不得自己更有文化一点。”姜浩笑着说。
传统戏曲之疏离感
对四大名著、传奇故事、“三言二拍”不甚了解,信息多元化,时间少、压力大是传统戏曲不被某些人接受的主要原因。
不可否认的是,传统戏曲的年轻观众的确在减少。曾经作为“流行音乐”的京剧,如今却是“名气大观众少”。对于这种改变,凌珂觉得应该理智看待。
“这和如今整个时代的大背景有关系。比如我,最早喜欢上京剧,是因为我从小就看了很多中国古典文学的线装书,于是很容易被京剧中的故事吸引,而后被服饰、唱腔吸引,一想到自己以后可以演文天祥、岳飞、诸葛亮就特别高兴。在传统戏曲流行的那个时代,四大名著、传奇故事、"三言二拍"等是那时的畅销小说,而戏曲的很多故事都来源于此,人们很容易接受。现代社会信息太多,而人们对整个传统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所以难免对传统戏曲产生疏离感。而且,如今的生活节奏很快,年轻人压力也大,可能没时间去欣赏,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二十多岁时不爱看戏、四十多岁时却爱看的原因。基本生活得到满足,有钱有闲了,才能顾及精神层面。”凌珂说。
传统戏曲之包装
观众正逐渐高端化、精英化。我们可以在年轻观众中传达这种理念,让他们觉得进入剧场看戏是一件很小资的事情。
对于传统戏曲如何才能吸引年轻观众这一问题,凌珂觉得包装形式很重要。他打了个比方说:“一件古董,你把它放在精美的展柜里并打上一束光,人们会觉得它美,会以欣赏的目光看它,如果放在角落里,则可能被忽略。”
凌珂觉得,这种包装形式,不是舞台上的光怪陆离,也不是废弃传统迎合当下,而是让“听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对于戏曲的未来,年轻观众很重要,但我们在观众的培养方面,不能采取强迫的做法,比如在京剧进校园的过程中,让京剧成为一门课程,要考试,算学分,这种做法我就反对。以前的孩子好多都是在吃完糖葫芦、洗完澡之后的愉快状态下接触到戏曲的,只有在那种状态下,听戏才能是一种享受。在今天,看戏应该是在有钱、有闲的状态下进行的一项活动。我们必须承认,京剧目前已经不是主流了,走在大街上就能听到唱戏声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所以,如今的京剧需要的不是观众的量而是质,观众正逐渐高端化、精英化。我们可以在年轻观众中传达这种理念,让他们觉得进入剧场看戏是一件很小资的事情。”凌珂说。
对于把京剧和流行元素结合起来的尝试,凌珂是赞同的。他说:“裘继戎的表演其实挺好的,还有《国色天香》这类节目,其实都能起到普及作用。通过这种形式,会让更多的年轻人看到传统戏曲的魅力,其后才会产生更多了解的欲望。传统戏曲不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孤芳自赏,而是要走出去。”但他同时指出,任何尝试都不能改变传统戏曲的核心:“你看郭德纲的相声那么受欢迎,其实他的相声也都是老段子,只不过换成了一种现代人听得懂的语言。”
秦舒妍也觉得传统戏曲的包装和推广方式很重要。她说:“在宣传上,要把传统戏曲和年轻人的兴趣点结合起来,不要一张口就是要他们担任什么传承和发展的社会责任,而是要努力和他们的生活相结合。给他们创造接触的机会,之后他们才有可能发展成真正的爱好者。”(记者 李宁)
(摘自 《城市快报》)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